一大早,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村民杨香玉来到油茶地里忙活。
早在1989年,杨香玉在县里建起第一块优质油茶高产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精心管护,新品种油茶亩均产茶果1004公斤,亩产茶油40多公斤,为传统品种产油量3.5公斤的11倍多。
“品种油茶长得快、产量高、盛产期长。”杨香玉说。在杨香玉带领下,冠洞村乃至全县油茶品改和低改规模一路飙升。目前,全县15个乡(镇)几乎每个村寨都种有油茶林,覆盖34万农村人口,全县油茶林面积62万亩,位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三,农业人口人均油茶林面积约1.8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油海”。
2007年,三江就出台了油茶产业扶持政策,整合林业、扶贫、科技资金,以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良种推广、科技培训和品牌创建为重点,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全县共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2745万元。
他们建立县乡村三级示范点,示范推广岑软系列、湘林系列、赣无系列、长林系列油茶优良品种种植及抚育改造技术措施,现建成千亩以上示范样板3块,百亩以上示范样板15块;示范样板初显成效,部分新植油茶林已投产,果实累累。良口乡嗮江村一片2005年种植的岑软系列实生苗,今年预计亩产油量可达35公斤以上,高产单株预计可产油2.5公斤以上;经垦复施肥抚育改造的低产油茶林单产翻三番以上。
目前,全县群众对良种油茶种植和低产林抚育改造热情高涨,2010~2013年,每年良种油茶造林都有1~2万亩,高标准低改每年都在1.5万亩以上,居全区第一位。
三江引进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建设,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经营模式。2008年通过招商成功引进广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三江,于2012年建成投产。2009年该县又引进山寨皇集团公司,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油茶经营模式。此外,还与区直国有三门江林场联合,利用三门江林场的技术及资金优势,联合开发种植油茶,实现互利双赢。目前,已建立油茶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1738亩。
三江通过开展品牌创建,努力提升三江油茶知名度。该县启用广西(三江)茶籽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对油茶产品质量的检测与服务和监督,确保优质茶油等产品投放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树立产地声誉。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申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原产地标志、绿色及有机产品“QS”质量认证工作。近年来,三江已先后创建“风雨桥”、“程阳桥”、“孟江茶油”、“三椿”等品牌,并取得产品“QS”质量认证。该县的油茶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授予“中国著名品牌”荣誉称号。
三江打破以往自产自销局面,开辟专业化生产、代理商经营、企业自销、专业市场批发和网络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近年来通过大力推介,三江油茶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台湾。仅在北京市国家农业展览馆举行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北京展销会上,三江的茶油就获得5000万元销售订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县]热线电话一拨打 随叫随到“茶卫士”
“黄板底边距离作物15至20厘米为最佳位置,低了不利于大家采茶,高了黄板内的信息化合物释放后,吸引不到害虫……”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布央村仙人山茶场内,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正在为群众进行生物防治虫害指导服务。 【详细】
[三江县]挖掘“三月三”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节庆品牌
“今年的花炮节除了有抢花炮、民歌演唱、抬官人游行、唱侗族大歌等往年的节目外,还增加了万人多耶、芦笙对抗等一些传统的民俗节目,内容更丰富了,更加吸引游客。”85岁的侗族花炮节传承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富禄乡花炮节代表性传承人王仁生,如此评价本届花炮节。据 【详细】
[三江县]农民工返乡种茶创新业
每次挥锄深挖,吴秀将都努力挖出直径16厘米、深12厘米的小坑,然后植入茶苗,用泥土覆好根部。 【详细】
[三江县]政策惠民到户 茶农门口赚钱
“春茶茶青每公斤达80元,家里6亩茶园一年就有4万元纯收入,让我实现了家门口创业赚钱。”3月22日,正在采摘春茶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八协村茶农覃增进兴奋地说。 【详细】
[三江县]在京推介春茶和“千年侗寨”品牌
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北京推介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和“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