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2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许 春 黄瑞芳 王永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改革开放以来,田林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林县份,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一度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船的沉重“船尾”。2012年,在全市经济的“大盘子”里,田林县生产总值29.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财政收入占全市的2.86%,在各县区排名第七,经济发展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田林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对田林面临的形势作了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田林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打下了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虽然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很大,但在近年来全市各县区竞相发展的形势下,田林的速度明显慢了。“十二五”规划的后三年,是田林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关键三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求发展的愿望空前强烈。田林别无选择,唯有大干苦干,唯有跨越赶超……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2013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田林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三年赶超跨越”发展计划,明确了田林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拉开了田林跨越赶超的华丽大幕!

  “所谓三年赶超跨越,主要是针对田林自身来说,在三年内实现三大产业的发展蜕变,实现由农林大县向新兴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努力把田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全市中等偏上的水平。”田林县委书记玉云峰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县三年赶超跨越规划的精髓。

  按照三年赶超跨越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富裕田林、生态田林、文化田林、和谐田林”的发展战略,走“林纸电糖油富民强县”发展之路,以实施“56111”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推动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的新突破、大提升,奋力打造珠江源生态示范基地、区域性民族文化荟萃之地、百色绿色“后花园”,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富裕田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林、纸、电、糖、油为主,具有田林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林产业化进程,全力打造蔗糖、中草药、木本油料林等生产基地和建设大西南绿色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抓好城西新区开发、老城区扩容提质和特色集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抓手,推动交通、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滇黔桂三省(区)重要现代商贸物流节点。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2.9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6.58亿元,财政收入达5.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2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6373元和8350元。

  秉承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田林。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生态效益型林业和建设一批生态种养基地,构建生态特色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综合治理、“绿满八桂”造林绿化、珠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着力打造更加富有“绿意”和潜力的生态田林,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特别是加强对造纸、蔗糖等高耗能行业进行生态工艺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城乡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提升文化实力,建设文化田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和传承百色精神,不断巩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挖掘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努力申报“中国壮剧之乡”、“北路壮剧”和“壮族祭瑶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举办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商贸繁荣发展;加快各类乡土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县城文体中心、壮剧文化广场和乡镇村屯农家书屋、小型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田林。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着力解决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采取产业扶贫、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巩固和深化“农事村办”、“农情乡解”等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