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8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陈仁宝 马艳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1日,末伦舞《祈福谣》参加“思古幽情”广西首届乡土文化展演活动荣获一等奖;3月,自治区文化厅授予那甲乡餐甲村餐甲屯壮剧团、兴旺街壮剧文化队“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称号,授予东凌乡文化站“全区先进乡镇综合文化站”称号……今年以来,德保县以“送文化”和“种文化”为抓手,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传承本地传统文化,积极鼓励农村基层自行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县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该县将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不断加大统筹社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力度,让已建成的186个农家书屋和3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基层群众文体活动的阵地;积极争取上级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20万元更新了文化馆、县图书馆书架及阅览桌椅等设备,为百姓提供更加舒适、现代的借阅环境;抓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公共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投入8800多万元兴建青少年马骨胡艺术培训中心;投入1250万元兴建集体育文化活动、民俗风情、展览服务、老人儿童互动及滨河景观休闲等为一体的芳山文化公园,实现群众“学有资料、娱有设施”。

  让“观众”变“演员”。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本地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作用,成立山歌传承基地,开辟山歌园地和山歌文化长廊,鼓励民间建立山歌协会、山歌队等社团组织,每年划拨100万元对壮剧进行扶持和保护,每年给48个业余壮剧团各补助5000元,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观众”变为“演员”。同时,以自治区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为契机,派出业务人员和自治区专家、老师一道,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的培训25场,培训2500余人次;加大对黄广扩、苏朝甫、黄美玲、黄恒笔、莫世亮等一批马骨胡、山歌、壮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通过多方扶植,该县农村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到120个,拥有文艺队员2000多人。各文艺队经常深入村屯,开展健康向上、贴近农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演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

  将“粗糙”打造为“精品”。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打造地域文化精品,该县从2010年起持续实施“八个一百”文化工程,2013年顺利实施文化精品“五个一”工程,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内涵,扩大文艺活动的影响力;今年该县结合县内民族民间文化特点,将德保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倾力创作一台具有本县民族文化特点的大型原创壮剧《马骨胡之梦》,有力推动南路壮剧大发展大繁荣;扶持云山诗社,认真做好文化期刊《云山鉴水》、《云山诗刊》等编撰工作,出版了格律诗专集《鉴水飞歌》和《云山放歌》、《纯美的壮乡》等地方性古今诗词选集,文化著作成绩显著;参加广西第七届音乐舞蹈比赛、第二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古幽情”广西首届乡土文化展演等活动均取得突出成绩,涌现出末伦《祈福谣》、独舞《勒娋》、马骨胡演奏《喜看我的呀哈嗨》、传统壮剧《宝葫芦》选段、歌曲《幸福德保》等大批原创精品,文艺创作频获殊荣,地区文化精品大放异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