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正芳 覃 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月下旬的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古山村,金黄的稻田,忙碌的农民,一派丰收喜庆景象。村民邓文志说:“去年,这片500亩的稻田还被洪水淹没,多亏今年建成了防护堤,才有这样的好收成。”蒙公乡党委书记姚幼梅介绍,这得益于石漠化治理工程,以建设防护堤、水利、水土保持为主,恢复和重建了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项目区内4万亩农田年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生态恶化苦村民

  蒙公乡双龙、凌寺、廖瑞、古山、高占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丘陵地貌。乡长韦劲松说:“由于植被毁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这5个村的耕地每年因洪水造成农田损失面积5510亩。”

  “约有700亩水田只能改种玉米等旱作物,每年只能种植一造,亩产量也只是正常产量的一半左右。”廖瑞村支书韦克先说。

  “十年九旱还引发争水纠纷,”双龙村支书陆星县说,“每年干旱季节,晚上,村民都要通宵达旦到田间地头看水,调处水事纠纷成了村干部的家常便饭。”

  群策群力治顽疾

  古山等村的环境日益恶化引起当地政府关注。2013年初,覃塘区发改委、蒙公乡政府争取到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及686.9万元资金,组织项目区群众投入保家护园建设中。

  广筑江河防护堤。防护堤工程采用混凝土结构,守护着周边2750亩农田免遭洪水侵害。

  兴修水坝蓄水。凌寺村樟木江上,100多米长的大坝穿江而过,沿着江边的水渠向农田流去。两座水坝满足3700亩农田灌溉需要。

  修建水利。一年多来,项目区内凌寺等5个村混凝土水利零突破,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5520亩。

  植被管护。项目区5037亩的石山全部封山育林,长年聘请两名管护员看护管理。

  碧水青山又复来

  水被驯服后,如今农作物普遍增产三成以上。项目区内原2100亩水田重新种上水稻。韦瑞屯村民韦伯先笑着说:“水利通到地头后,这田不仅能种上水稻,还能种上两造,每年增加2000公斤稻谷。”

  丢荒多年的300亩耕地都种上农作物。目前项目区2500户群众每家养牛3头以上,韦桌仁等5户家庭养羊1100头。

  村民和睦多了。古山村支书韦宏锦说:“以前干旱时节,为了争水灌溉,村民们经常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今年,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