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陆宏夏)“如今我们插田不再弯腰,割禾不用镰刀。”8月10日,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延塘村村民杨大伯高兴地说。眼下正是晚稻插秧时节,数十台小插秧机穿梭农田中,转眼间就播下了一排排整齐的水稻秧苗。
看着一行行整齐的秧苗,随着插秧机的行进迅速地“长”进大田里,杨大伯高兴地合不拢嘴:30多亩的早稻机械收割两天就割完了,现在用的这台小型插秧机,一人拉秧苗一人插秧,两个人一天就可以插10亩田。“干农活用机械真是省时省力,往年我家只种十多亩田,全家四五个人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
为了把握机插秧的好时机,夏里村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组织调配了1台大型插秧机和10台小插秧机进田插秧。联合社理事长李远军说,上千亩稻田的耙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环节实现了全程“一条龙”机械化操作。“现在11台插秧机一天就可以插100多亩,联合社的稻田十天不到就全部插完了。”
今年上半年,港北区共投入4879台拖拉机、耕整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农业生产,完成机耕、机松面积28.59万亩(含水田、旱地),水稻机械插秧面积15.1万亩。目前拥有联合收割机337台、插秧机1129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农民真正告别了“弯腰插田、镰刀割禾”的时代。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港北区]搭融资平台 促企业发展
港北区积极为银行、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目前,该区已初步建立起由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定期交流对接机制,为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 【详细】
灵山建水稻育秧烘干中心
“幸好有这个烘干中心,帮我挽回近10万元的损失。”8月6日,在钦州市经营大米生意的刘先生说。原来,在台风“威马逊”到来之前,他在灵山进购40吨大米回钦州,没想全部受到“威马逊”的“洗礼”。听说灵山县石塘镇平力村新建成一个水稻育秧烘干中心,不仅能烘干稻谷,潮 【详细】
前七月港北区国税收入增长超两成
今年以来,港北区国税局通过夯实税源基础、强化征收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1至7月,累计组织各项税收收入24184万元,同比增长23.84%。 【详细】
[港北区]九成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港北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今年上半年,该区民生资金支出累计超6.79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同期全区财政支出的91.31%。 【详细】
[港北区]农民舞动“夜生活”
“你来我来大家都来,快乐才是最好的名牌快乐广场动感地带……”7月25日晚,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大圩村小广场响着欢快的舞曲,二十多名农村妇女踏着节拍,扭腰、摆手、转圈,跳起广场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