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4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记者 黄高德 特约记者 韦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化瑶族自治县通过创建特色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社,因村施策,帮扶农户发展致富项目,引导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实现扶贫攻坚突围增效。

  创建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大化县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扶持创建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三山五乡”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在弄耳山、戈什山、巴达山及其所覆盖的都阳、七百弄、板升、北景、雅龙等乡镇建设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基地面积达8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6.6万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900多万元。

  同时,在板升、雅龙等乡建立旱藕高产品种种植示范点1000亩,加大培育旱藕产业,打造“七百弄”牌旱藕粉丝品牌效应。依托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化食用菌品种,已完成栽培食用菌160万棒。建立罗非鱼过冬试验基地、高密度罗非鱼网箱养殖试验基地,向移民传授罗非鱼养殖技术。

  运行“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促进产业跨越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积极引导贫困农户与公司(专业合作社)合作。具体由政府负责项目规划及资金支持,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等问题,向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农户发放补助;而企业则主要负责供、销环节及技术指导,农户负责实施养殖,通过“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增效,共同发展。

  9月4日,地处大化镇大化社区那天屯的大化县满地畜牧有限公司种羊场,公司经理陶毅向记者介绍,2012年2月,公司投资500万元,租用土地100亩,建设“种羊场暨种草圈养山羊示范场”,从事努比亚等良种羊的繁殖育种。公司采用农作物秸秆、甘蔗尾叶微贮技术,将放牧散养山羊向圈养或半圈养养殖模式转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2012年底,公司组建“大化县佳欣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发展种草圈养山羊。目前,公司已带动600户农户养殖山羊。

  9月5日,在大化社区那马屯,记者看到,位于这里的绿亿种羊场一边加紧建设,一边开始养殖。场主梁元春说,现在场里已初步引进种羊250只,计划到明年存栏养殖规模发展到1000只,并创办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种羊。

  此外,大化县还利用大化汉世伟公司、善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分别在六也乡和大化镇建立崽猪繁育基地和生猪育肥基地,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行现代标准化、规模化生猪清洁养殖。目前,六也乡生猪养殖规模达50头以上的农户有20户;在建规模养猪场1个,生猪存栏量达1.58万头。1月至8月,全县生猪饲养量达35.82万头。

  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9月10日,在贡川乡龙眼村,技术人员正为100亩四月红桃喷洒“壮果蒂灵”。据了解,这是大化县通过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群众示范种植的。2012年以来,大化县已在贡川乡龙眼村、百马乡科优村等地帮助群众发展四月红桃种植2300亩。

  今年以来,大化县已免费向群众发放黑山猪800头,并通过大化桂通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以每斤12元保价收购,确保农民稳收增收;与都安瑶乡土鸡饲养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林下养鸡,并向板升、七百弄、百马、岩滩等乡镇群众发放鸡苗3万羽。

  据统计,2011年以来,该县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90多万元,覆盖16个乡镇119个贫困村,受益农户14700户。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了4.3万多人实现脱贫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