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的杂交牛,最是‘高大上’;一年卖4批,全靠‘李牛人’!”9月29日,武鸣县城厢镇养牛户陆生成卖完今年的第三批牛,收入10万多元,喜气洋洋地哼唱山歌。陆生成所说的“李牛人”,就是武鸣县科技特派员李永国。

  2007年,武鸣被国家科技部指定为“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县”。该县从农业、畜牧、水果等部门挑选30名水平高、业务精的技术人员,进驻全县13个乡镇。

  以前,农技推广属于政府义务性质,科技人员懈怠,群众不喜爱,效果不佳。为让科技特派员留得住、干得好,该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投入回报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该县科技特派员共建立杂交牛、超级稻、马铃薯、良种猪、水果等5个利益共同体。

  李永国是城厢镇科技特派员,同时也是全县牛品种改良负责人。他从全县200多名村级兽医员中“精挑细选”出35人。经过严格培训,这35人熟练掌握牛品改技术,成为职业配种员。李永国还为他们统一制作名片,并在各自负责区域喷刷墙体广告。

  他们与养牛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每头母牛品改收费100元。在他们努力下,今年全县已建成50个“牛品改示范村屯”,完成牛品改2.1万头,涉及8200余农户。

  潘彩楼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达30年,开创性地提出超级杂交水稻的“稀植强肥”栽培新技术及规程,其主打品种甬优系列E11号亩产825公斤,比常规水稻高出100公斤。他联合全县其他12个镇农技推广站人员,采用“科技特派员团队+良种+农户”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一边向农民传授技术,一边出售种子取得回报的方式,农技站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大大提升。

  今年,该县超级水稻种子价格虽高达每公斤65元左右,农户仍趋之若鹜,几近断货。全县种植20万亩,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种粮农户亩均增收100多元。而潘彩楼以及农服中心人员共销售超级水稻种子50万公斤,获利100万多元。

  在利益共同体中,如果农户亏损,怎么办该县科技特派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补偿机制。“群众的母牛如果配不上种,我们的技术员会免费为母牛治疗有关疾病,直到配种成功为止。”李永国说。而种粮户与预期产量相差过远,科技特派员则会多次上门,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大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近年来,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3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