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贾丽平 蒋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月17日是世界扶贫日,记者从龙胜各族自治县扶贫办公室获悉,自“十二五”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注重民生,扶贫手段逐步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蜕变,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的76350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44862人,减少了31488人,2014年预计再减少7470人,这样4年时间内龙胜全县有近4万人脱贫。

  “要不是政府引导我们种药材和反季节蔬菜,我们村如今可能还是个贫困村。”近日,龙胜伟江乡甘甲村村支书兰光球说。该县伟江乡甘甲村由于山高水冷,交通不便,过去一直是该县最贫困、最闭塞、贫困人口最集中的村。如今,在龙胜伟江乡的甘甲村连绵起伏的山上,生长着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摇钱树”——— 药材厚朴;山脚下,村民们忙着采摘又大又红的无公害反季节西红柿;在山顶的草地上,牛羊成群。而在山坡的一块块洼地里,村民正在采收无公害反季节萝卜,一辆辆装运西红柿、萝卜和药材的卡车,来往穿梭在一个个小山村……过去,甘甲是国家级贫困县中最偏远和贫穷的地方,近些年来,甘甲村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力种植“三木”药材,种植西红柿、南山萝卜等无公害反季节蔬菜,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150元增长为现在的4600元,贫困人口从原来的800多人减少为现在的170人。甘甲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这不过是龙胜“十二五”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以来,逐步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蜕变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据龙胜扶贫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县近年来在扶贫手段上做出了改变,由原来的资金扶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变为产业扶贫,盘活农村经济。近年来,该县逐步确立了“两茶一果+特色养殖”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成立了行使规划、指导、协调、督查、服务职能职责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科技、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对油茶、茶叶、罗汉果、凤鸡、翠鸭、亚冷水鱼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和补助。3年多来,扶持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植油茶57784.9亩、茶叶3589.4亩、罗汉果8万亩,养殖凤鸡320万羽、翠鸭80万羽、亚冷水鱼37万斤,使“两茶一果+特色养殖”项目成为全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由“输血”转为“造血”扶持后,龙胜“十二五”扶贫开发成绩显著,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据统计,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初的3441元提高到2013年底的5260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的76350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44862人,减少31488人,2014年预计再减少7470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