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胜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正在采摘哈密瓜。(李永 摄)
金秋十月,东乡镇安东家庭农场种植的230亩百香果到了成熟期,一串串香果挂满了枝条;武宣县嘉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宝龙水果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近500个大棚中,金灿灿的哈密瓜挂满枝头……武宣县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比翼齐飞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武宣县非常重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引导扶持,使农产品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里镇双龙村委以盛产牛心柿而名声在外,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上李村和李村两个自然屯。2009年,上李村村民林立瑜、林加香等人组织村民500多名,成立了武宣县首家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双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水果,户均水果收入超过2万元。
通挽镇引导组建鲜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克胜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建立。该基地采用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带动农民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周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近日,克胜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迎来丰收时节。该基地采取水肥一体化大棚种植的40亩哈密瓜陆续成熟上市,亩产量可达5000斤,目前正销往全国各地。基地种植的80亩圣女果、380亩辣椒也即将采摘上市。
“三品一标”品牌培育显成效
近年来,武宣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打造生态、绿色、环保水果产品,先后培育出一个个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并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引导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该县在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中,先后建立了三里镇上李村千亩牛心柿标准化生产基地、风沿村千亩红心柚种植示范基地。上李村千亩牛心柿标准化生产基地,2008年成功注册了“仙城”牌牛心柿水果商标,并获得了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牛心柿水果果园出境登记证书;2013年获得了农业部牛心柿无公害产品认证;2014年获得了农业部武宣牛心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优果工程”促农增收
风沿村千亩红心柚基地是今年武宣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环境、实施“退桉还果”工程的典型。该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整了1000余亩的尾叶桉坡地种植三红蜜柚。目前,果树长势良好。该村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将三红蜜柚种植总面积扩大到1万亩。
黄田军是三里镇霞山村人,他在福建某红心柚基地打工时学会了种植和管理技术,2009年回家后,他带些果苗在老家试种,2012年果树开始挂果。“我的4亩果,今年亩产4500公斤,客商到果园订购,12元一公斤,收入近22万元。”黄田军说。如今的黄田军,已是霞山红心柚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优果工程”富了农民,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今年春,县农业部门引导东乡镇上武兰村群众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集中调整40多亩土地尝试种植玫瑰茄。日前,东乡镇上武兰村公路边,40多亩玫瑰茄怒放,火红的果实成了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玫瑰茄已进入采收期,预计每亩产量1000公斤。
截至今年11月,武宣县通过推进“优果工程”,先后培育出142个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全县水果面积15.99万亩,上李村牛心柿、风沿村红心柚等享誉区内外的新水果品牌,正成为武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名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农村金融改革 开辟农民融资新途径
当前,正是我区加快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自治区有关金融部门提出要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升级版”怎么升?如何探索出见效快、易推广、可复制、能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区部分市县先 【详细】
[象州县]干部“学帮带” 农民种植果树促增收
近日,象州县运江镇果农王庆团没想到,县里20多名干部突然来到他的新果场“拜师学艺”。 【详细】
广西将开展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试点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精神,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改委、人社厅、财政厅日前联合下发通知,今年在全区选择10个县开展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被选县须于2015年底前开工建设,2016年6月底前有企业进驻,否则将取 【详细】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柳州创新模式传技能
柳州市是我区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市之一。该市积极探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相结合,与实施农业项目相结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大力推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详细】
河池10万农民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补贴数额达2.15亿元
近日,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2005年至今,河池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2.15亿元,直接拉动地方农民投资购买农机4.69亿元,受益农民10.5万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