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日泉 韦继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4401420495023319.jpg

环江开展“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为发展建言献策。 韦继辉/摄

  闪耀世界那一刻,镌刻在炎黄子孙的脑海里——2014年6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广西桂林、环江和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4部分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广西“世遗”零突破。广西环江步入“世遗”殿堂,走向世界。

1001420495023366.jpg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党委书记黄荣彪(左一)、县长黄炳峰(左二)深入村屯绿化家园,掀起已进入“世遗时代”的环江生态建设新高潮。韦继辉/摄

  广西的环江,中国的环江,世界的环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党委书记黄荣彪直抒胸臆:“环江进入‘世遗时代’,我们既要本着对历史、对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好,又要以对环江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抢抓机遇、奋发努力,实现环江赶超跨越发展!”

  这,是继往开来的“世遗战略”。而“世遗战略”这个新型主引擎,必定推动环江提质发展!

20741420495023382.jpg

环江群众庆祝申遗成功。韦继辉/摄

  “一号工程”推开通往世界的窗户

  “世界遗产”是全世界公认的金字招牌,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环江喀斯特是大自然的伟大馈赠。该地貌位于环江西北部,离县城75公里,主要包含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559万公顷,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地貌独特,洞穴生物的丰富性为亚洲第一!”法国洞穴生物专家路易斯·德哈文考察后惊叹。环江喀斯特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7.1%,森林总蓄积量超60万立方米。已知有管束植物1048种,隶属178科546属;林区内有兰科植物48属122种,其中有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等世界极为珍贵的珍稀濒危兰花品种;记录有野生脊髓动物417种、昆虫408种。

  是金子,总会发光。环江喀斯特与相邻的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连为一体,组成同纬度地区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极具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价值。1991年始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4月,环江召开动员大会,吹响了“申遗”号角。当年底,成功进入中国国家遗产名录。环江喀斯特,进入世界遗产视野。

  申遗成为环江“一号工程”!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举全县之力冲刺。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迎评各项工作,做到一切服从申遗大局、一切为申遗服务、一切为申遗让路、一切为申遗配套。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申遗夯实基础。加强重点区域生态、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大小环江河水质达标监测,深入实施“绿满环江”造林绿化工程,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近年,完成造林4.5万亩,义务植树70万株,管护生态公益林240多万亩,林下经济养殖79万亩,林下经济种植3.4万亩,治理岩溶4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35平方公里。

  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同意“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作为我国2013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2013年3月6日,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该项目。2013年8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到环江实地考察评估。

  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广西“世界遗产地”的空白,环江昂首迈进“世遗时代”,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户!

62801420495023398.jpg

大自然的伟大馈赠 “世遗”环江,山峦叠嶂,风景如画。卢增令/摄

  一场大讨论凝聚全县民心民意民智

  进入“世遗时代”,如何利用“世遗”做好发展文章,环江准备好了吗

  2014年9月起,环江全面开展“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大讨论活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以“世遗时代到了,环江怎么干”为主题,讨论探索世遗时代环江提质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如火如荼开展学习讨论。县委中心组集中专题学习,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作主题报告。召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县性学习讨论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各乡镇各单位组织干部系统学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及相关文件和报道。

  轰轰烈烈举办实践活动。围绕“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主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等开展论文、中小学生作文征文比赛。在环江政府网、旅游网开辟“世遗”环江论坛,向广大网友征集环江发展金点子。举办“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山歌会。

  有声有色推出专题报道。在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报道“世遗时代的环江发展”大讨论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智慧。

  欢声笑语收获理论成果。围绕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该怎么走、发展瓶颈应如何有效破解、城乡如何统筹协调发展、项目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民生如何加快改善、体制机制如何加快创新等“七个如何”,开展“一调研一讨论一文章”活动。各乡镇各单位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召开一次学习讨论会,每位干部围绕活动主题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文章或论文。

  在讨论中凝心聚力形成发展共识。环江确定:今后一定时期内始终坚持“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唱响世界自然遗产和神秘毛南文化这两大品牌,融入河池半小时经济圈,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圈,融入黔桂世界遗产大旅游圈。同时,坚持向河池中心城区靠拢,向世界遗产地荔波靠拢,向山水名城桂林靠拢,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换、经济互促,共建世界遗产大旅游圈。坚持“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八年大发展”的发展路径,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

  该县县长黄炳峰说,该县科学运用大讨论成果,完善各行各业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环江提质发展、跨越发展。

82931420495023335.jpg

世界遗产引来八方游客。图为游客参加世界自然遗产地热气球升空体验活动。莫照武/摄

  积极适应“世遗时代”实现发展新突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环江强力实施“世遗战略”,精心打造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和毛南文化品牌,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抓规划,舞龙头。环江明确了“大不变、小调整、不反复、不折腾”的规划原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高起点规划全县旅游产业,把牛角寨景区、木论喀斯特、文雅天坑群、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提升到5A景区来规划建设。2014年11月《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自治区评审。重点抓好《自治县旅游业总体规划(修编)》和《文雅天坑群旅游总体规划》的完善,确保一批景点景区项目规划通过评审。

  抓基础,建设施。加快形成环江“一轴两翼”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建成具有毛南族风情特色的低碳旅游示范县。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引进外地有实力企业,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推进环江伟业旅游公司总投资39亿元的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广西广昊投资有限公司23亿元开发建设环江亲水旅游项目建设。

61321420495023351.jpg

环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图为“环江·毛南族”分龙节上的花车巡游暨非物质文化展演。覃永耀/摄

  新年新气象,2015年环江规划强力推进3大攻坚战——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攻坚战。打通并形成环江县城通往牛角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雅天坑群、长美中洲河、东兴杨梅坳的旅游公路。同时,围绕打造中部旅游圈,着重建设一批事关全县旅游发展的道路、酒店和景点基础设施。

  开发扶贫创新攻坚战。在巩固大安“整乡推进”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动下南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民都尽可能搬到县城新区或乡镇政府所在地。

  城乡统筹建设攻坚战。以县城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龙头,加快推进改旧城、拓新区、建新村名镇工程,全力推进一桥一路连成线、三横六纵形成网的路网建设,启动桥东路立面改造,开工建设环江廊桥、县城新区广场、毛南风情一条街、亲水旅游等项目。

  抓合作,促发展。加强与外界特别是贵州荔波的联系合作,打造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大旅游圈,实现融合发展。依托“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张世界级名片,加紧旅游景点联袂开发,组建紧密型旅游联盟,共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抓宣传,铸品牌。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通过设置高速路广告牌、申报“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与央视、国家旅游卫视等主流媒体联合拍摄《飘香环江》等,充分展示环江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举办好“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及全国龙舟邀请赛,提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让世界看见环江”为主题的2014年毛南族分龙节,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世界遗产地都是旅游胜地。这一公认定律,在环江初步显现。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6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2%和28%。

  实施“世遗”战略,实现永续发展。环江依托“世遗”品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城西新区提速建设、生态旅游提质发展、开发扶贫创新推进、交通路网体系畅通大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环江,奋力追赶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