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山县久文林场林区,一群群乌黑油亮的本土黑猪、黑山羊在林间小道、林下空地或追逐打闹,或嚼食杂草……凤山县金牙乡更沙村村民覃孟彪、夏明杰是久文林场林区的养殖户,他们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不到两年时间,山羊存栏220多只,肉牛存栏80多头,总产值100万元。
近年来,凤山县积极引导农民、林场职工,充分利用全县森林面积广、林下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目前,林下养殖覆盖全县9个乡镇,建有19个示范点,其中,有林下养鸡专业户(场)124个、林下养鸡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林下养殖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不再用GDP换政绩。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政绩,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财富。”凤山县县委书记廖锦成说。
该县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长寿之源”、“世界休闲养生天堂”三大旅游品牌,以及创建国家生态公园、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县城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措施,保护绿水青山;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净化生态环境,让全县生态宜人、生态养人、生态富人。截至目前,该县种植油茶28万亩、杉木43万亩、八角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2014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完成2.7亿元。
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在大石山区种植核桃,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目前,该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3万亩,让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生态致富家园。“我家后面全是石窝窝地,10年前,我通过退耕还林种植核桃900多株,现在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比种玉米强一百倍。”乔音乡同乐村村民陆祥明感慨地说。
生态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凤山县在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景区之后,又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2013亚洲金旅奖·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2014旅游业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等荣誉称号。日前,“美丽中国·第二届全国特色生态旅游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凤山县通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荣膺“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池市黑山猪异军突起促养猪业发展
近几个月以来,我市生猪价格久跌不涨,出栏价格长时间在12元/公斤至14元/公斤之间,生猪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点。然而,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仍有部分企业主的养殖效益不受影响反而逐渐提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详细】
河池10万农民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补贴数额达2.15亿元
近日,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2005年至今,河池共争取到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2.15亿元,直接拉动地方农民投资购买农机4.69亿元,受益农民10.5万人。 【详细】
河池:“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
3月26日至27日,河池市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贫困农户家中、核桃林下、易地移民安置点,同群众一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现场谋划开发扶贫大计。 【详细】
去年河池市城乡新貌新风工程投资40多亿元
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2014年,全市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实体项目完成投资41.4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全市城镇化率达31.36%。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着力加强城乡规划编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