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废弃在稻田的稻草,现在都是‘金子’!”1月6日,武鸣县双桥镇农民苏世泽在自家稻田边把稻草卖给前来收购的老板,收入1200元。
稻草原本是农业的副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地方,农民要么弃之荒野,要么付之一炬,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可在武鸣县,通过草帘加工、蘑菇种植等方式,多管齐下,使稻草变成“黄金”,每50公斤稻草的价格高达18-20元,种粮农民每亩“额外”增收200元,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加强引导和扶持,引进15家草帘加工厂。这些加工厂主要分布于宁武、双桥、城厢、陆斡等镇,年加工稻草3万吨,生产用于水果运输防震保暖的草帘460万张,年利润1000多万元。
在武鸣,稻草除了供应草帘厂,还应用于蘑菇生产。该县引进先进的稻草种菇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做大做强蘑菇产业。据了解,种菇每平方米需要稻草10公斤。目前,该县年培育6万平方米蘑菇面积,共“消耗”稻草60万公斤,生产蘑菇350吨,经济产值达350万元。蘑菇采摘之后,遗留在田中的稻草基本腐烂,成为有机肥,农民每亩可节约近100元的化肥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鸣县:乡村建设升级上档
实施双核驱动战略 助推两个建成实现——广西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亮点展示 【详细】
[武鸣县]“致富果”鼓起农民口袋
连日来,武鸣县一批“致富果”丰收上市,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开了个好头。 【详细】
[武鸣县]把好“三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武鸣县围绕发展大局,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关爱制度、树立人才典型,把好“三关”,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3月16日,自治区有关部门向全区总结推广了该县经验。 【详细】
[武鸣县]高效益经营 力建“壮乡民族新村”
一片片沃野铺展千里,一排排新居整齐有序,一张张笑脸热情洋溢。近日,记者在武鸣见到,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宁武镇伏唐综合示范村焕然一新,活力四射。 【详细】
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武鸣县设立武鸣区
3月3日,民政部官网发布消息提到,南宁市撤销武鸣县,设立武鸣区。南国早报记者证实,当晚自治区收到国家批文,这意味着,南宁市的城区面积、城市人口等方面都将有着显著变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