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8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 蒋伟华 通讯员 李慧 贺振敏 李小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身处秀美山水,农民如何更好吃上“旅游饭”

  ——探访阳朔县正在打造的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  

  到遇龙河漂流,成为很多游人来阳朔旅游的选择。 (资料图片)  

  ▲有了政府的补助,陆子运建新的农家乐更加有信心了。  

 

 

  

  在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蔬菜的种植已呈“田园化”趋势。  

  遇龙河畔,一些村子的旅馆美化非常有特色。 

  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到阳朔游遇龙河是必选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遇龙河也是阳朔会集世界各地游客的“会客厅”。但长期以来,遇龙河的游玩更多的是停留在江面上,即使是骑行或徒步的游客,也很少走进沿途的村庄,村里的老百姓多是从事竹筏工或拉客的活,真正当上客厅“主人”的不多。

  为此,阳朔县在生态乡村建设中,针对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的建设采取了绿化、美化、道路联网硬化等方式,不但将遇龙河沿线3个镇的村庄进行了美化,还积极带动村民对自家房子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带有国际化和乡土气息的“会客厅”,吸引更多的游客“走村串巷”,成为村里的常客,让农民在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变同时,也极大刺激了他们在家创业的积极性,真正走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但让江面上留住人,地面上也要留住人

  近日,记者采访了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前期打造的10个自然村中的其中3个村子。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遇龙河沿线的阳朔镇矮山门村。村子离县城只有5公里,一路走进来,发现一些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大批施工人员正在修路和对沿途的民房进行美化改造。山下大片的油菜花长势正茂,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进入村里,一些人正在村口的操场上打球娱乐,操场后面是两排整齐的农家旅馆。由于是淡季,来农家旅馆的人并不多。在一家农家乐的门口,记者正好遇到提着一条大草鱼的村民刘灿弟。

  “在这里吃晚饭啊,正好得了一条鱼。”刘灿弟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他说,这家旅馆是他家里几年来陆续花近百万元打造的,一共有16个房间,去年开始正式营业,和他一样开旅馆营业的还有10多户村民。

  面对记者,刘灿弟侃侃而谈。他说,他们村处于遇龙河景区,有40多户,长期以来村民多靠撑竹筏、拉游客等维持生活,日子虽然还过得去,但总体来说收入并不算高。就拿他来说,在县城搞了10多年的旅游,在遇龙河边也开了农家乐,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真正在景区农家吃饭的游客并不算多,即使是吃饭,吃完饭后也走了,很少留下来住宿,留在村里的客人少之又少。可以说,游客来遇龙河玩基本上属于一次消费。

  此外,由于条件有限,村民搞农家乐,污水处理是一个大问题。一旦搞不好,就会造成污染。同时农家乐也会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所以一些上档次的旅馆多是外地老板或者跟村民合伙开的。如何让客人留在村里,让村民真正当上“主人”,实现村民收入的增加,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

  让一个个“原生态”农房变成农家旅馆、饭店

  “搞建设谁都想搞,但需要钱啊。”刘灿弟坦承,此外,搞建设也需要科学规划。

  生态乡村的建设给他们村带来了这个机会。早在去年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时候,村里也进行了生态乡村的建设。今年生态乡村建设以来,村里每天都发生着改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办了活动场所,建起了乒乓球和篮球场地,同时搞好了污水处理。在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下,去年村里就开始统一规划搞旅馆,并于去年5月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规划和管理村里的旅馆。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树苗、花卉,对村里的绿化和美化进行了规划。现在村里的10多家旅馆基本形成了规模,还基本统一了价格,不存在恶性竞争。旺季时几乎家家爆满,从去年6月到10月,他家就赚了五六万。现在进入淡季,村民们都在积极地将自家的旅馆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对旅馆的房间进行改造,以迎接新旺季的到来。

  记者随后来到高田镇竹蔸寨村。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了村子处于遇龙河的一个码头,过一座小桥进入村子,村道两边有花卉果树,红色的三角梅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格外灿烂。

  走进村里,记者看到一些村民正在进行农家乐改造,几家已成规模的农家乐和旅馆附近,用竹篱笆围成的小片菜园或花园散发着乡土气息。

  33岁的陆子运正在给自己的农家乐进行重建,特别忙碌。他说,村子处于遇龙河码头,但之前他一直在外面打工,没搞过旅游,3年前看到村里的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环境也有所改变,于是就回到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也有几万块的收入。由于农家乐的建设不是很合理,一直以来生意不是很旺。去年以来,听说政府要对村里的农家乐升级进行补助,陆子运也动了心。趁旅游淡季,他将原来规划不是很合理的农家乐全部拆除重建。记者看到,新建的农家乐初见雏形,还特别留出一个可以停好几辆小车的车场。

  “全靠有政府的支持。”陆子运告诉记者,镇里对他的农家乐重建给予了补助,按餐厅的桌数计算,每一桌有300元的补助,同时还提供了青瓦对房顶美化。接下来,他还将对农家乐的周围进行绿化。

  镇里的分管领导告诉记者,竹蔸寨村现已建好了6家农家乐、6家旅馆,还有一家旅馆在新建。今年初,县里启动“生态乡村”建设后,政府的投入较大,首先是将道路两边都种上了树,还将花圃区种果种菜植绿,并以补助和提供材料等方式让村民将自己的农家乐和旅馆进行升级改造。

  在遇龙河沿线“生态乡村”建设中变化最大的,还要数高田镇的水厄底村。该村处于遇龙河骑行路线的最后一个站,同样也拥有一个码头,旁边就是竹筏漂流处。但长期以来该村的建设却相对落伍,甚至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整个村只有3家旅馆,接待水平和档次相对较低,村民基本还是靠打工赚钱。

  “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村里召开大会,决定将一些破旧废弃的房子拆除,规划建成小菜园、小果园。记者走进村里看到,到处都是建设的场景,破烂的土晒谷场变成了现代化球场,坑洼的村道变成了石板路,这些都由政府出钱解决。村民们告诉记者,不少村民看到房子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搞好后,都有了搞农家乐和旅社的想法。

  据阳朔县乡村办的相关负责人李霖介绍,此次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的村屯风貌改造方面,他们不搞“一刀切”,尽量让农民保留原来的房屋和乡土特色,配合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吊阳台的桂北民居特点进行改造。目前,第一期已经完成80多户,还有350多户正在改造,第二期也开始启动。

  在村内绿化方面,他们提倡村民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微田园,目前已平整村内绿化用地3000多平方米,并用竹篱笆和青石板等乡土材料围边,力争让村民花最少的钱,在原来农房的基础上搞农家乐和旅馆。

  村民们统一用竹篱笆将农家乐的花圃围起来,显得更加美观。

  本版摄影:记者蒋伟华(署名除外)

  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连续走访了几个村,记者感觉到整个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的各个工作组都在抢时间、赶进度,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乡村形象也在逐步改观。

  李霖介绍,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的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目标是打造成具有“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乡村示范区。在建设中尽量保留农村元素,凸显乡土气息,把桂北多彩的民俗风情融入乡村建设中,展现阳朔独特的山水之美、田园之美、人文之美。

  据他介绍,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第一期重点打造竹蔸寨等10个村屯,第二期打造9个村屯,两期共覆盖阳朔镇、高田镇、白沙镇3个镇。另外,针对遇龙河沿线骑行路线的公路被破坏,骑行道、人行道及机动车道不分的情况,此次建设还硬化了7.5公里的联网公路,并分成电瓶车道和骑行道,同时正在修建一条沿遇龙河边6.2公里的步行道,让游客可以各行其道悠闲地享受沿线村庄的风光。

  “有了好的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吃上‘旅游饭’。”采访中,一些村民高兴地说,乡村建设这几年一直在搞,而这次生态乡村的建设,让遇龙河景区内的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变化。刘灿弟直言不讳地说,遇龙河确实很美,但以前遇龙河沿线的乡村建设配不上这么美的风光。因为沿线的村庄房子建设参差不齐,有的房屋很破旧,道路也坑坑洼洼,一些骑行的人除了看一些特别的景点,几乎不愿意进村去参观。

  “现在好了,村庄的形象改变了,村民发展的积极性更高了。”刘灿弟除了搞好自己的旅馆外,还打算种植20亩油菜花,同时还要养鸡,让游客来了不仅仅吃饭住宿,还要有看的有玩的,让游客游了遇龙河,到岸上还游田园风光,感受乡村风俗。他说,把客人留住了就是经济效益。

  李霖告诉记者,县里非常重视遇龙河景区沿线的田园风光打造,要实现“一年四季有花开”的目标,打造遇龙河边2000亩的四季观赏花园,有果树花、油菜花、菜花、春萝卜花等,让农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得到实惠,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补充说,除了记者看到的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县里还制订了生态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包括“百里新村”、阳朔境内漓江景区等,目前正在抓紧按规划实施建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