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0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杨秀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林县各级党组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实施西北五县“民族团结携手先锋行”党建工程,聚焦作风抓党建,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打造“产业型、经营型、生态型、服务型、文化型”“五型”党组织,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断高涨,把教育实践活动凝聚的正能量转化为服务田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建设同向发力,相融互动,协调发展。

    打造“产业型”党组织,做优“农”文章。该县充分利用资源,在芒果、灵芝、八渡笋、优质油茶、林下养鸡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依托生产基地、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创建“产业型”党组织,通过推行“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党建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引领群众提高致富技能,扩大产业规模,增收致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打造一支会致富、能带领群众发展的产业型党员队伍。分类指导。根据“产业型”党组织党员的结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在“产业型”党组织中设岗定责,引导党员主动服务群众。加大科技含量。每个乡镇挑选出一批科技致富大户、科技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通过致富能人“现身说法”,向党员和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和实用技术,让“科技兴农”真正服务于民。目前,该县已组建“产业型”党组织42个,有党员836人,协会会员6000多户,涌现出利周清水鸭养殖协会党组织、风潞芒果种植协会党组织、旧州镇平满村山羊养殖协会党组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型”党组织。

    打造“经营型”党组织,做活“企业”文章。该县强化对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型”党组织建设,在有条件建立但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建立完善党组织;在已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且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中,及时建立党支部,并积极探索和推行“商会+党支部+联合党支部(跨区域)”的组织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凝聚人才的优势,把企业或非公经济组织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经营管理人才。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把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精神之“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促进发展。目前,该县已建成“经营型”党组织12个,选派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到非公企业及“两新”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广西伟健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区45个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

    打造“生态型”党组织,促进“林兴民富”工程。该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作用,主打生态牌,强化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制定好村规民约,形成长效机制,把开展“美丽田林·清洁乡村”活动作为创建生态型党组织的重要抓手,要求每个乡镇选择2个村,打造成“生态示范村”。强化生态意识。各级党组织把“绿满田林”绿化造林作为主打生态牌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发放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开展生态形势教育。党员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开展“先锋引领·清洁乡村”活动,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田林”的创建工作中。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休闲旅游业、生态种植业、生态水产畜牧业等产业,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建成田林绿色森林“氧吧”。目前,该县已建“生态型”党组织14个,以岑王老山综合开发为轴心,以定安马神甫事件遗址、利周河谷、三穿洞等旅游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水生态观光基地、生态休闲养生基地、田林壮剧“3+1”的桂西原生态森林旅游胜地。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强组织增活力。该县把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始终,以“结一联五”、“五带五同”、“百名书记下基层,服务群众见真情”、“争当好干部,践行群众观”、“打造5个100,争当5个表率”、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点对点”助村,“线对线”助企,“面对面”服务群众等活动,实现作风转变在基层,本领提高在基层,服务群众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开展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该县以“一个单位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主题”,提炼了“五化十有”标准,打造了13个党建示范点、60个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实现机关党建全覆盖,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服务发展。在开展“五带五同”换位沉底活动中,县直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事、纳民智、办实事、解难题。县直机关136个党组织与165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136个党支部书记与136个村党支部书记“手拉手”,115个党组织到社区开展活动,2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结对村屯党员签订《清洁乡村责任状》,106个党组织与262名留守学生结“穷亲”。目前,该县已建“服务型”党组织136个。

    打造“文化型”党组织,提升民族精气神。该县是北路壮剧的发源地,为了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建“文化型”党组织上下工夫,把传统文化与宣传思想文化相融合,打造田林文化品牌,实施文化“三百”工程(百个戏台、百支队伍、百场演出)、文化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我们的价值观”阵地建设,注重把党组织建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链上,创新建立“党支部+表演队”民族文化型党组织。扎实做好文化资源挖掘工作、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以及文化宣传工作。目前,该县已建有“文化型”党组织26个。开展了壮剧展演、瑶族沙包节、祭瑶娘、祭瑶王、瑶族铜鼓舞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民俗文化活动。2014年,在壮剧文化展演中,该县14个乡镇58个剧团共上演了80多场壮剧,吸引了县内外群众近25万人次观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limit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