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和‘以港兴运,以运促业,以业兴城’的发展思路,推动‘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县委书记韦德斌在武宣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强调。这是该县加快打造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工作思路。
以港兴运
作业区内堆满了集装箱,几台大型吊机在摆动“手臂”,一辆辆运输货物的长卡车来回穿梭,江面不时传来鸣笛声。这是二塘樟村码头春节过后繁忙的景象,也是该县现代港口交通物流产业强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自治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依托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主动融入“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和“柳来河一体化”建设。
武宣区位优势催生了港口码头产业蓬勃发展。几年来该县打造港口码头产业,目前有货运码头22个、泊位34个,其中二塘樟村码头、双狮巨龙码头、港务码头等是目前来宾、柳州规模型码头,具备集装箱装卸功能,港口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以上船舶。全县有运输船舶145艘,其中省际运输船舶110艘,水运企业10家,运力达16万载重吨,占全市运力的75%,占来宾、柳州两市总和的30%。2014年港口吞吐量达634万吨,装箱达4.3万标箱,港口吞吐量每年都占来宾市吞吐总量的60%左右。
以运促业
该县以港口码头运输产业群蓬勃发展之机,推动项目、企业在沿江两岸落地和发展。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建设机制,打造沿江两岸产业群。
在工业规划发展上提出发展沿江工业、沿江经济带和工业园区,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换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在园区规划上重点建设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划分为“一区四园”的格局:城东轻纺工业园、河西矿产品加工工业园、黔东制糖循环经济工业园、黔西建材工业园,园区入驻企业75家。
“我们企业落户武宣,原因之一是企业生产所需玉米、大豆等原料靠便利的西江黄金水道运输线,水路运输成本廉价,较陆路运输成本减少一半,很划算,企业投产后,樟村码头的作用就大了。”4月1日,武宣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正式开工投产,副董事长黄国友介绍企业发展的情况时如是说。
以业兴城
该县将依托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契机,建设大港区、大物流、大园区、大市场,大旅游业,培育县域城镇新职能,拉开县城南进、东扩空间布局,完善城东新区项目配套功能,促进“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达成港为城用、产因港聚、城以产兴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把武宣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3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张秀隆率队到该县就“西江经济带”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武宣县要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港、产、城发展定位,全面落实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发挥黄金水道武宣段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推进“绿水仙城·美丽武宣”建设。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宣县]开展“双增一强”活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绿树掩映下的一排排楼房透着现代气息,洁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甚至延伸到村边果园……走进作为牛心柿果专业村的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村民们谈起村里的变化,都说村级党组织功不可没。 【详细】
[武宣县]“生态乡村”示范点达23个
“没想到武宣‘生态乡村’搞得那么好,这里的桃花、油菜花特别漂亮,我们仿佛置身一个大花园。”2月24日,在武宣县武宣镇码头村,从南宁回乡过节的黎汉福携一家三口边看风景边拍照。 &ld 【详细】
[武宣县]“四百”行动掀起生态乡村建设热潮
搬树、挖坑、种树、培土、浇水……近日,武宣县东乡镇三多村东乡河边,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该县四家班子领导与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四百”活动,很快就在沿河岸种下大叶榕风景树70多棵。 【详细】
武宣县:“四百”行动促生态乡村升级
连日来,武宣县每天组织县直单位、乡(镇)、村干部及群众1.3万人,开展百村增绿、百河整治、百路通达、百场巡讲“四百”行动,由此拉开了“美丽武宣·生态乡村”新的一幕。 【详细】
[武宣县]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 农产品持“证”闯市场
“有了品牌商标就是不一样,自从注册了‘仙城’牌绿色无公害这个商标,我们双龙村的牛心柿果销售价格一年比一年好,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地。”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水果协会会长林立瑜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据了解,武宣现有牛心柿面积约4万亩,年产量5万多吨,近几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