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扶贫办透露,该县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20.97万人下降到如今的10.01万人,3年时间,全县有10万余人甩掉贫困帽。
该县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在扶贫措施上做到精准发力。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贫困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主导产业的贫困村,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整合、社会帮扶和信贷支持等措施,扶持发展重点产业。
近年来,该县共新建沥青(水泥)公路47条262.51公里,到2014年底,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新建屯级道路311条473.5公里。
在主导产业方面,该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截至2015年3月底,全县“两性花”毛葡萄种植面积累计达4万亩,总产量2万吨以上,总产值1.2亿元以上;糖蔗总面积达19.8万亩;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5.5万亩,鲜茧产量达15万担,产品就地加工率100%,桑蚕工农业产值5.5亿元以上;林下经济面积达88.26万亩,产值1.48亿元,排河池市第一。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达到80%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599元上升到4023元,增长54.79%。
(韦如代)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罗城倾力推进民族区域生态建设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生态示范县、森林县城和“绿满八桂”造林绿化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民族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详细】
[南丹县]精准扶贫“扶”出一片新天地
白墙红瓦、错落有致的民居,茂密的森林,葱茏的大山,不时传来的鸟鸣……站在南丹县同贡村,望着眼前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感受着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曾经是“雨天出门两脚泥,来回背上驮东西”的贫困景象 【详细】
罗城首季财政收入增长五成
今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加大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第一季度财政收入8200万元,同比增收2781万元,增长51.31% 【详细】
罗城总投资四亿多元保障少数民族聚居村屯发展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长春村是一个仫佬族聚居村,过去,由于地处大石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罗城被列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十二五”发展规划后,将长春村列入扶持范围,组织实施了屯级道路建设,引导群众瞄准市场商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和种植毛葡萄 【详细】
[罗城县]30亿元风能发电项目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日前,中国500强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旗下的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派员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实地调研,开展风电开发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