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虫拓宽致富路
——忻城县大力推行“小蚕共育”侧记
“现在有了小蚕共育,我们养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大小蚕虫交叉感染,出茧快,效益好。”5月20日,忻城县红渡镇西江村板客屯蚕农蓝海一边抬着两筐刚买回来的三龄蚕虫,一边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我家已卖了3批蚕茧,收入1万多元。”
红渡镇是忻城县最大的桑蚕主产区,目前,全镇已建起18家小蚕共育室,由养蚕大户自发组织建厂,采取工厂化、集约化养育小蚕,养到3龄后再出售给村民饲养,极大地缩短了养蚕工期。“按传统方法育小蚕,一年最多能养8批,现在采取小蚕共育技术,一年至少能养11批,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谈及小蚕共育的好处,西江村川荣小蚕共育场老板林海凤如是说,一年她光育小蚕就有10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5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忻城县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传统优势产业桑蚕业作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抓紧抓实,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重视指导蚕农科学养蚕,还积极鼓励农户开办“小蚕共育室”,为农民开辟一条发家致富新路子。据了解,今年全县共有110家“小蚕共育室”,年可培育小蚕60多万张,覆盖率达85%以上,有效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
“小蚕共育室集中饲养小蚕,除了能缩短时间、减少病虫害外,蚕茧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极大调动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该县农业局蚕业站负责人介绍说。
“小蚕和大蚕共养,不好管理,容易生脓病。”蓝海深有感触地说,一家人辛辛苦苦把蚕养大,眼看马上就可以收获,突发一场脓病,蚕虫无力上架吐丝,所有努力全部白费,真让人欲哭无泪。
农民要致富,光靠勤劳不行,还得懂技术。为了解决蚕农的养蚕技术问题,该县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桑蚕生产培训中心,加强养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养蚕技术。
如今,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许多农户每年光靠养蚕就有三四万元收入,加上桑园套种、小蚕共育、桑枝食用菌、蚕沙等收入,蚕农总收入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住上了新楼房,买起了小轿车,实现了致富梦。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忻城县]实施“旅游活县”发展战略扫描
如今,在忻城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漂亮的薰衣草庄园,园内紫色的花海、精致的木屋、旋转的风车和络绎不绝的游人都融入山水中,给芝州大地增添了无限光彩。 【详细】
忻城县遂意乡
遂意乡位于忻城县西南部,距县城39公里,东南接古蓬镇,西南接北更乡,东北接红渡镇,西北接马山县金钗镇;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乡,属革命老区乡。全乡辖12个村民委,26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74户,总人口24151人。全乡总面积1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80亩,其中 【详细】
忻城县北更乡
北更乡位于忻城县的南部,距县城42公里,东与古蓬镇板内村交界,西与马山县加芳乡古达村毗邻,南与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接壤,北与遂意乡板桐村相连。全乡总面积194.46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92%;耕地面积23479亩,其中水田250亩,旱地22876.5亩,人均耕地0.76亩。没有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