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雨季,合山市怀集农业核心示范区里的果农们十分忙碌,趁着雨水充足给连片的木瓜整土、上肥。据示范区负责人介绍,今年木瓜收益将达到1000多万元,帮助600多名贫困农民致富。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合山市1.2万名以此为生的“矿农”在停采之后渐渐陷入贫困。为解决“矿农”贫困难题,近年来,合山市转变思路,由“黑色”转战“绿色”,由“钻地下”变成“地上栽”,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以短养长、干部包户等方式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去年我们村拿出800亩共用地,加上群众自发捐出的200亩土地,加入合作社,不但年底有分红,而且还能到基地打工挣钱。以前给老板挖矿,每月才挣几百元,现在光是木瓜基地的收入就有数千元。”在里兰村当了10多年村干的蒙书家,对村里的变化兴奋不已。
这是合山市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的典型。当地通过实地考察,制订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产业项目模式均以公司、合作社为经营主体,起带头示范作用,吸纳贫困农户参与生产,形成产业基地。公司与合作社抓技术抓管理,打造品牌产品,实现农民增收。该市里兰村2012年被列为自治区贫困村。为了尽快摘掉“贫困帽”,该市引进特色产业,以广西宏美公司为经营主体,吸纳里兰村贫困农户参与木瓜种植,以土地租赁和分红方式,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如今,里兰村发展1000亩木瓜产业示范基地,受益农户达到300户。
“我家房前屋后都种了坚果,政府每株补助40元,按照目前每公斤56元的批发价,年收入可轻松过万元。”在河里镇河里村村民吴立香眼里,坚果树就是他们一家的“摇钱树”。
合山市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坚果,但澳洲坚果种植周期长、见效慢,需要5年才能挂果。为了不浪费农户的时间,合山市充分利用澳洲坚果行间距宽的特点,采取以短养长,干部包户包活的方式,在坚果庄园套种1000亩木瓜、350亩油葵等作物。此举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降低澳洲坚果的种植成本。为确保成活率,该市实行“捆绑”负责制,每名干部联系1户农户种植1亩坚果,指导联系户对坚果果苗进行施肥等管护工作,并把其纳入部门绩效考评。
目前,除了澳洲坚果、里兰村木瓜基地外,合山市在各贫困村引进了扶贫产业,如:里仰村黑豚养殖、勤村肉牛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瀑泉村豚鼠养殖、云堡村葵花等,当地贫困“矿农”生活水平相继得到改善。
去年底,合山市已完成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把帮扶规划写入扶贫手册。今年,合山市通过整合项目补助资金、免费向群众发放8500多亩共计16.7万株坚果树苗,扶持坚果种植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挖矿农民”向“种绿农民”转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编制启动
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推动作用,实现精准开发、规模开发,扶持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近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详细】
龙胜龙脊镇凤凰山特色产业果园
近日,游客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凤凰山的果园里,体验采摘新鲜蓝莓的乐趣。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项目,采取“农户+基地+公司”的经营模式,着力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详细】
[天峨县]特色产业助贫困群众脱“穷帽”
近年来,天峨县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五大工程”,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保障产业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特色品牌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以产业扶贫助推开发扶贫攻坚工程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一品引领、多品并 【详细】
[天峨县]以珍珠李为纽带发展特色产业
6月2日,在龙滩标准化示范果园里,看着挂满珍珠李的果树丰收在望,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五福村的果农笑了。近年来,该县大力培育以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农业,使周边万亩青山,成为引领群众走向致富的“花果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