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讯 近日,由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中国名牌》杂志社、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百佳生态文明城市与景区”大型推选活动结果出炉,宜州市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诞生地,2014年荣获“最具魅力节庆城市”、“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等称号。目前,该市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星级农家乐16家,星级酒店8家,旅行社8家,旅游运输公司1家。宜州交通便利,有着舒适的养生度假气候,素称“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今年3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宜州“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4年,该市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同比增长27.5%;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64%。
2013年以来,宜州市把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坚定“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念,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创建工作达标验收。该市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来培育,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提质发展。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统筹安排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旅游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切实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落实责任,确保抓出实效、抓出成效;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抢抓时间、强力推进。
2014年,该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旅游专项基金,大力整合财政、水利、住建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旅游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已出台的旅游优惠政策,继续从金融、信贷以及其他优惠政策方面给予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大力扶持,推动金融部门放大10倍发放旅游贷款,从而大大增强了创特的推动力。同时,该市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自治区层面给予大力支持。自治区水利厅将宜州列为自治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县”,使宜州市获得2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投资近2亿元;自治区国土厅给宜州市调剂追加和奖励用地计划指标约50多公顷;自治区住建厅拨给下枧河景区流域沿线村庄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这些支持和帮助,为该市创特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线路。该市整合刘三姐故里、歌仙桥景区和刘三姐歌谣文化资源,打造刘三姐故乡壮族风情游;深挖人文历史底蕴,打造千古宜州名胜游;整合桑蚕茧丝绸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刘三姐故乡丝绸文化游;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游;挖掘宜州蓝祥长寿文化,打造长寿养生游;加快推进西竺寺景区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宗教文化游。同时,通过把彩调剧《刘三姐》等精品节目引进景区,努力创作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出更多具有宜州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杨叶成)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宜州市]万亩葡萄园让农民尝到“生态产业”甜头
“从6月11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桂林、贵港和广东等地的客商上门订购葡萄。今天我正要把一批葡萄发往桂林。”6月18日,在宜州市庆远镇沙岭社区李家甫屯优质葡萄采摘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蒋大姐开心地说。 【详细】
宜州男子涉嫌诈骗百万元 潜逃印尼五年被押解回国
6月21日,公安部“猎狐2015”行动赴境外缉捕工作组将近期抓获的6名境外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从印尼押解回国,其中包括广西宜州籍男子张某。在印尼度过惶惶不可终日的5年,抵达南宁吴圩机场的那一刻,46岁的张某称感觉“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昨日记者从青秀公安分局经侦大队 【详细】
[宜州市]特色产业庄园化 庄园经济品牌化
在日前举行的宜州市首届葡萄节期间,各葡萄园里一派丰收、热闹的景象,许多市民在园内采摘葡萄,葡萄种植户也变身成为“园主”。这是宜州市积极结合旅游资源、生态优势,探索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新路子,以“庄园经济”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详细】
宜州市石别镇清潭社区清潭屯美景一角
自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以来,宜州市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得到很大改善。随处可见青山绿水、田园农舍、清幽宜人的优美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彼此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秀美的乡村画卷。图 【详细】
宜州鲜葡萄上市外地客商闻讯来
近年来,宜州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创建无公害葡萄核心区3100亩,辐射区种植葡萄12000亩,预计平均每亩产值达1.6万元至2.2万元,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