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30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陈光科 夏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我们村销售野山猪300头,人均增收870元。如今,水泥路通村了,活动场所服务功能更齐全了,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谈起村屯大变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景阳村党支部书记谭联汉心里乐滋滋的。

  这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实施“开发扶贫百强党员能人培育工程”带动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该县重点培育的152名党员能人辐射带动2.8万多户群众参与产业开发并实现脱贫致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600元,同比增长12.27%。

  近年来,环江县主动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以“培育百名党员能人,带动万户群众增收”为目标,通过“党委搭台、支部引导、能人带动、产业覆盖”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树和扶持了一批党员能人,实施的“开发扶贫百强党员能人”培育工程带动了更多群众通过参与产业开发实现脱贫致富。

  遴选“致富带头人”展示农村“致富偶像”的力量

  环江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有的党员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致富本领,无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只有强化培训,增强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才能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首先,严格标准遴选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人,农民致富更需要先富起来的能人去带领,选准能人是关键,只有选准了能人,才能激活一个村,带动一方发展……”据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环江县组成调查组深入农村党员创业能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按照“五有”标准(有一定技术、有经营头脑、有较好的发展潜质、有社会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储备了1237名富有创业精神的党员创业人才队伍;

  其次,开展双培活动,提高引带能力,壮大能人队伍。环江县深入开展“把贫困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非党能人培养成党员或村组干部”的“双培”活动,先后有1324名非党致富能人经过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691人被吸收入党,把277名非党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把418名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农村党员能人队伍渐渐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队伍不断壮大。

  “针对村(社区)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我们开展了“送理论入户,送技术下田”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据环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鸿臻介绍,该县以党员能人示范基地为中心,组建农村党员学习中心组,把政治学习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由县、乡两级对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扶贫、农业、林业、科技、畜牧、糖业、水果等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集中学政策、分班学专业、外出学经验、现场学典型等途径,加强对“开发扶贫百强党员能人”及其被带动户的职业技能培训。

  另外,树立致富标杆,加强激励引导。“去年,我已办了41期培训班。参加的人特别多,宜州、金城江,甚至贵州的群众都来呢……”说起自己的培训基地,大才乡新坡村农民岑水岸满脸自豪。岑水岸是在该县“百强党员能人培育工程”活动中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致富先锋。依托扶持政策,他创办了环江最大的小蚕供育基地,每年育小蚕15000多张,产值300多万元,为群众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种植3000多亩桑园。

  与岑水岸不同,平治屯的韦冠锋本来是一名普通农民,他被“党委搭台、支部引导、能人带动、产业覆盖”的扶贫方式深深吸引,凡举办培训,他都到场,掌握养殖技术后投资18万多元创建了大才乡第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尝到甜头的韦冠锋成了致富能人,他经常为周边群众传授养猪技术,因此被发展成为党员。

  帮助“致富带头人”孵化成功的“翅膀”

  环江县采取多举措,通过部门联动,帮助“致富带头人”快速发展,以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首先,部门联动“扶”能人,树立带富标杆。通过采取从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为党员能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领导“引”。由县四家班子领导与党员能人示范基地进行“一对一”定点联系,县直相关单位主要领导挂项目联系人、专业技术人员挂项目责任人实行“三级联带”,帮助解决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二是资金“扶”。依托党员能人基地,组建“扶贫互助协会”,目前,全县已组建“扶贫互助协会”7个,共投放资金250万元。同时通过整合各项支农、涉农、惠农补助金1200万元,以及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党员扶贫能人在发展生产上的资金给予扶持,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三是技术“帮”。通过开展“党课进村”、“科技下乡”活动、组建“三农”服务团、聘请各类农业技术人才、邀请致富能手现场讲座,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各类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并以示范户为重点,选派畜牧、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技术干部160多人驻村蹲点指导,真正实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把技术送到能人党员的手中,全程帮助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四是政策“助”。对党员能人给予优先安排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等项目的领办和承包,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和信息服务,优先予以信贷支持、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并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给予优惠等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向党员扶贫能人倾斜,拓宽产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五是组织“推”。通过组织推动,支持党员扶贫能人组建屯级党支部26个,成立屯级党群联席理事会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创办产业协会35个,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基地16家,新增微型企业189家,为屯级党组织和党员能人搭建了发挥带富作用的平台。

  其次,依托能人“带”群众,形成星火效应。“百强党员能人”是有技术、有闯劲、懂经营的行家里手,在科技种养、农产品加工领域中有效带动了其它党员群众发展产业。一是以“传、帮、带”指导产业发展。县建立“1+X联合帮扶机制”,即每位党员能人指导多个经营同一产业的党员、群众,形成发展合力。二是以“合作社”聚集产业发展。截止目前,环江“百强党员能人”领衔创建了35个产业协会、54个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聚拢到合作社中来,统一集团规模发展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下南乡景阳村党员能人谭道远养殖山猪获得成功后,就组织成立了“环江景阳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全屯26户80多名群众到合作社,共同发展山猪养殖。目前,全县89个合作组织辐射带动2万多名群众投入产业开发大潮。三是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采取“支部+党员能人+基地”的方式,成功建立了50个“党员能人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东兴镇女党员能人覃彩物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创办了香猪养殖、加工基地,周边群众学有样板,干出成效,目前周边四个乡镇有香猪养殖大户75户,香猪加工企业5家。

  搭建“致富带头人”发挥作用的舞台

  首先,配强领头队伍,村干选任“用”能人。结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环江县出台了“能人入村任职”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能人带动”工作,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能人带动、整体成才的氛围,使能人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三先三再”培育模式,每个村(社区)确定2至3名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每名后备干部,分别安排一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社区)干部,实行“2+1”结对帮带。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出400多名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的党员能人作为农村后备干部。

  其次,优化成长环境,健全机制“保”长效。环江县从人才、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批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培育措施、改善服务环境,保证党员能人培育工程得到长期有效开展。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党员能人的创业和服务精神,着力营造激励创业、携手共进的良好扶贫工作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争当产业能人的社会风尚。

  另外,组织群众评优,引领能人“争”新风。为增强党员能人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环江县对党员能人实行“定期评议和末位淘汰”制度,由群众、能人、上级组织三者按照“三三开”权重,采取“三看三评”(看所得实惠,由周围群众评;看竞争实力,由能人相互评;看带动效果,由上级组织评)办法进行评议,对排名靠前的相应授予五个“十佳”称号,给予适当奖励;对连续两年排在末位的摘掉能人帽子。2013年该县共拿出180万元作为激励帮扶资金,有22名党员能人得到了奖励和帮扶。

  通过实施“开发扶贫百强党员能人培育工程”活动,使环江党员能人和基层党组织找到了发挥引领致富和服务群众的平台,产业开发得到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形成了一支根植于基层群众中间“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环江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3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9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5602元,增长13%,党员能人功不可没,已经成为领跑贫困村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火车头”。(陈光科、夏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