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3日在我市召开的全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年中工作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自治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唐仁健对我市及扶绥县“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全区大力推广崇左和扶绥“双高”基地建设经验。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报道扶绥县及我市各地“双高”基地建设相关经验做法,敬请期待。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扶绥县以水利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多渠道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基地水利化建设,切实解决“双高”基地建设的瓶颈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已整合资金2.967亿元,实施水利化建设项目26个共计4.56万亩,占完成总量9.56万亩的47.7%。
在资金投入上,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甘蔗“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投资大,需要整合的涉农资金量多,整合涉及部门广。
“有的同志认为整合资金就是削减本单位的利益,有的同志怕担责任、消极对待,上级没有明文规定就不敢把本部门资金投入‘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这些思想障碍不解决,资金整合就无法进行。”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的话语坚定有力。
为此,扶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蓝大煌、县长罗彪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督促工作落实。同时,多次组织召开常委(扩大)会、四家班子联席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研究部署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扶绥县四家班子领导经常带头深入各自挂点联系的部门、乡镇一线与干部群众座谈,引导部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支持参与涉农资金统筹,鼓励社会资本、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切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有关部门将涉农资金进行整合。
扶绥县严格执行“统一申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管、统一验收”原则,切实把涉农资金用在刀刃上,有效解决涉农资金使用分散、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在资金筹集上,强化大整合、大归并
在“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前提下,扶绥将全县所有涉农项目和资金采取项目“打捆”、资金“打包”的办法,把除农户或个人直接受益的补贴资金及因其他特殊情况不宜整合外的其他财政支农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到“双高”基地建设中,实现了“收指成拳攻其一点”,极大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
扶绥县以财政部门为牵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全面掌握涉农资金设立依据、资金规模、来源渠道、执行期限、支持对象、使用用途、主管部门、监管方式等情况,建立项目和资金台账,并按照涉及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四化”进行分类梳理,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投入“双高”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摸底调查,全县可整合的涉农资金共2.967亿元,其中可投入到“双高”基地“四化”建设的资金2.825亿元。
在坚持上争项目资金渠道不变、部门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项目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扶绥县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清理、归并。除直接补贴农民资金类、社会救济类、民政优抚类外,其他涉农项目资金均纳入整合范围,包括农业、水利、林业、财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环保、扶贫、水产畜牧、移民等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全县共整合13个部门涉农资金1.28亿元。其中整合县本级财政涉农资金1423.86万元,整合上级财政涉农资金1.0556亿元。
扶绥县密切关注国家、自治区最新政策和动态,认真做好项目立项、评审等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打包"项目",统一争取,避免资金分散和"跑""冒""漏""滴"等现象的发生。目前,自治区已下达该县2014年、2015年度"双高"基地建设土地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共2.225亿元,整合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6000万元,全县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825亿元。
扶绥县还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县本级财政年度预算6000万元配套资金投入水利化建设;引进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建设主体参与基地水利化建设以及建后的管护,目前已投入资金1.57亿元;鼓励县内三家制糖企业投入2750多万元实施建设"双高"基地。
在资金使用上,突出重点、连片建设
为提高整合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扶绥县按照"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按规划对重点地区、重点基地集中投入,连片建设、规模推进。
根据"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任务和技术要求,该县结合实际,按照"先易后难、集中投入、达到目标"的思路,制定全县涉农资金使用规划方案,选择群众基础好、水利条件好、实施效果好的26个地块优先投入使用,确保做到规划一片,投资一片,建设一片,见效一片。
对纳入整合的项目和资金,扶绥县按照连片打造、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基地水利化建设资金。建设的54个水利化项目分布在龙头、渠黎、东门等7个乡镇,每一个项目连片面积均达200亩以上。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扶绥县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平台,把"小农水"项目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专项资金整合集中投入使用,确保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渠黎、东罗、中东等3个乡镇的"双高"基地投入占全县涉农资金项目整合的49.5%,其中位于渠黎镇的"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资金投入量最大,已成为全区甘蔗"双高"基地面积最大、标准最高、效果最好的一个示范工程。
在资金监管上,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为切实把整合的涉农资金管好、用好、合法合规,扶绥县建立健全机制,严厉监管,严格考核,严肃追责,使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
扶绥县出台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每项资金的申报流程和拨付审批手续,将涉农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直接拨付到建设主体。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严格项目考核,按进度拨付建设款,通过验收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安排奖补资金,高于"双高"基地建设标准的按实际安排奖补资金,低于"双高"基地标准的按"双高"基地标准安排奖补资金,没有通过验收的,不再拨付。此外,完善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严禁出现借整合涉农资金名义挪用涉农资金的现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双高"基地建设上,发挥应有的效益。
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集聚使用,扶绥县有力推动了"双高"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为蔗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蔗农收入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钦州航标基地投入使用
近日,钦州港的又一大型航海保障基地——广西钦州航标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详细】
巴马甲篆镇百马村丰收在即的富硒稻生产示范基地
近日,笔者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百马村富硒稻生产示范基地,看到基地稻黄一片,稻穗饱满沉甸,在七月骄阳的映衬下,呈现一片丰收盛景。目前,该县建设富硒核心示范基地300多亩,并带动周边6个乡镇24个村的农户种植富硒优质稻1万多亩,共有新香占、油占8号、百香139等 【详细】
首个博士后创新基地落户钦州
7月21日,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中山大学钦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钦州市正式揭牌成立。 【详细】
江州区木排屯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火龙果丰收
盛夏时节,在江州区木排屯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里,400多亩火龙果的绿色枝条上挂满了硕大的火龙果。基地的工人正按照订单量采摘火龙果,并进行分拣、装箱处理,准备外运销售。图为工人正在对火龙果进行分类装箱。 【详细】
桂林耕地九成认定为农业“三品”基地
7月16日—17日,我市在荔浦、阳朔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并对我市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