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石 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在宾阳县邹圩镇中南村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里,该村种植户韦晓清正开着收割机收稻谷。今年他租了20亩地种水稻,获得了大丰收。

  “以前种红薯、玉米喂猪,今年改种水稻了,亩产有800多斤,多亏了‘旱改水’工程啊。”另一位村民韦锦概说,家里6亩水稻,总产量超过了5000斤,县国土资源局实施的“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功不可没。

  2014年2月,为落实国土资源部的部署要求,广西在全区范围内探索尝试以补改结合(即“旱改水”)落实占补平衡工作。

  “旱改水”即“旱地改水田”,是实现建设项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总体要求而实施的一项保护耕地惠民工程。

  据宾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窦锡明介绍,2014年10月,宾阳县获批准立项了4个“旱改水”项目,总实施面积2037亩,市财政综合资金投资946.9万元。其中邹圩镇中南村等3个村也位列其中。该项工程实施范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认定为旱地,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为旱地。县国土部门通过对项目区灌溉水源调查研究,采取工程技术建设与完善水利配套设施等方式,把旱地改造成高质量的水田。

  该县4个“旱改水”项目于2014年11月底开始动工,今年2月初陆续完工。目前,项目通过县政府验收,经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实际新增水田面积1711亩,耕地质量等别6-7等,耕地质量明显提高,按时完成上级下达耕地质量提质改造“旱改水”任务。

  邹圩镇中南村等3个村“旱改水”项目建设规模450亩,确认新增水田409亩。中南村村主任韦家明介绍说,该村有3个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为旱地,在低洼的地方有少量的水田,村民主要种红薯、玉米、花生等作物。在实施“旱改水”工程前,村里种田户几乎每家都有好几百米水管,一旦出现旱情就拉着水管从附近的江里抽水,由于“看天吃饭”,村民偶尔种植水稻亩产往往只有600斤左右。如今,该村“旱改水”工程修建1170米的水渠,项目还配套修建了720米的水泥路,让老百姓的在田间生产时能够较便利地运输物资。水渠经过了大部分村民的水田,今年旱涝时发挥了大作用,水稻种植户平均亩产提高了100多斤,“旱的时候,把渠打开放水进来,涝的时候,把水排出去,操作很轻松。”

  笔者在八合村看到,一条水渠从田间穿过,农民取水只要转动闸门就可以轻易灌溉水田,为了便利农民在旱季取水,该项工程还特地改建了当地的一座提灌站,需要用水,就从江边抽水到水渠,即可输送到村民的田间地头。据了解,水渠是根据村民意见重新规划修建,共长700米。

  “我们将力争在2015年-2016年再实施3000亩以上‘旱改水’项目。”谈到下一步工作计划,宾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斌表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