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7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吹响扶贫攻坚冲锋号

  ——武宣县实施“三大”工程聚力精准扶贫侧记

  提起武宣县,一个“穷”字就像扶贫攻坚的“双髻山”。

  今年年初,县委书记韦德斌在县党代会上宣告:“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每年力争减少贫困人口0.85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长17%以上。”由此,全县聚力扶贫的战役再次吹起了冲锋的号角。

  扶贫聚力到片

  绵延广西大瑶山南麓10多公里的三里镇五福村最突出的就是“水路”问题,扶贫、交通、移民、财政等部门连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600多万元,发动农户自筹39.2万元,建了8条13.7公里的出村水泥路和村巷道。

  “为了修复水毁渠道和修建电抽站,财政、水利、国土等单位领导把我们的门槛都踩低了,短短两年,祖祖辈辈看天吃饭的望天田就实现了旱涝保收。800多人再也不用喝黄泥水了!”50岁的村民陈德阳说。

  五福村“第一书记”覃玉兰把高效解难题总结为部门的团体战和不脱钩、不断线的持久战:“几个单位持续帮扶了两年,筹了126万元建了‘福连桥’,群众赶圩再也不用拐半天的弯啦!”

  除了整合县直及驻县138个单位定点扶贫,该县还动员了全县1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及经济组织,借助龙头企业辐射作用推进“百企助百村”活动。

  整合农牧、林业、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等30多个部门资金项目,直接用于扶贫的资金由原来的每年400多万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8380多万元。

  大产业落实到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该县引导贫困户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基本产业的思路。

  东乡镇的“全国绿色小康户”陈绍斌喜滋滋地说:“政府扶助了1030万元的机耕费、种苗和肥料,个个主动调整自家林地改种柚果。5年后每人都有1万元进荷包,想不小康都难!”

  目前,东乡、三里、黄茆等镇贫困户在免费提供果苗、补助化肥、机耕、修基地路政策激励下,种下三红蜜柚1.65万亩,有16个村屯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带动建档立卡1059贫困户种植7943亩。

  三面临山,属半石山区的武宣镇大禄村农户一直是挤在水稻和甘蔗产业的狭路上奔波。2013年,一个“产业互动、特色为先、规模效应”整村推进的思路开始大张旗鼓地实施。

  博达蛇类专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思宁说:“县里启发我们拿资金、土地、山林入股成立了三个合作社,分别饲养2万多只黄沙鳖,20万羽七彩鸡和3000多条水南蛇。现在每条水南蛇都有7斤多重了,三项加起来产值不低于300万元咧!”

  股份合作带一批、政策激励促一批、动员干部包一批的举措给果茶、桑菌,牛羊、蟹鳖等“十大”产业扶贫行动带来了累累硕果:0.6万贫困户2.1万人从中受益,三年减少贫困人口4万多人。

  大智力精准到人

  搞清“家底”,绘制“作战图”,成为该县精准扶贫到人的前奏。

  谁家劳动力没有培训、谁家没有信息或思路不对……县扶贫部门先后给45个贫困村2.15万户7.0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通过互联网一户户地摸底,一家家地准确研判。

  在摸清情况,准确定位,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一幅幅乡镇、村屯智力帮扶“作战图”新鲜出炉。县长高贤斌认为:“有了‘作战图’,就有了解决缺项短板的目标,量身定做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对策也就精准到位。”

  金鸡乡大坪村地处丘陵山区,沟壑纵横,灾害频发。县里按户量身订制脱贫产业,组织10位村民到象州、金秀、桂林、柳州等地参观考察。成立专业合作社后,引来老板投资。眼见几百亩的砂糖橘、辣椒、玉米、油茶就要鼓了荷包,党员黄建章说:“真是瞌睡碰到枕头,上级知道我们缺啥就教啥,紧巴巴的日子就要过去啦!”

  选派市、县、镇机关干部派驻贫困村成了该县的措施之一,“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在智力精准扶助方面广获美誉。

  近3年来,该县先后投入313.16万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3期,8552参训。扶持贫困村“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中、高职学历生,大学本科学历生843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