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记者林冬冬通讯员何少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梁武才(左)与工人一同在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劳作。(记者林冬冬摄) 

  “再过几天,我就要在家门口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培训后就能‘扯证’了。”兴业联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梁武才逢人便乐呵呵地“唠叨”。数日后,县农广校将会在他的火龙果基地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加培训后的农民将会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实现“持证上岗”。

  自2012年兴业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该县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旨在培养造就一支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

  “农民”,一场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正在兴业县潜移默化地发生。日益壮大的“新农民”群体,将为广袤的农田和村庄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3年5月,早年从事经济林木种植的梁武才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并结合六联村荒山多、坡地多等实际情况,下决心在本村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在镇政府、县农业部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兴业联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120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现已种植了200亩火龙果。

  虽然还没“扯证”,但在村民老陈的眼中,梁武才已经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不就是要求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吗。这说的正是梁老板嘛。”

  但在梁武才看来,尽管自己掌握了一些种植技术,但在种植过程中仍会常常碰壁,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在种植过程中提升能力。“做农业得沉下心来扎根田间,还得不断学习实践,掌握知识技能,这才对得起新型职业农民这身份。”

  今年开春,梁武才租下300亩土地准备扩种。“将会采用排式的种植方式,相较于以往的柱式种植而言更为先进。下一步将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园内的农业设施,努力将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更多农户走上种植致富的道路。”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子,梁武才信心满满。

  走进位于石南镇南乡村的兴业县大水庄园生态蔬菜基地,数百亩连片种植的蔬菜,在细雨的滋润下生机盎然。“虽然基地是去年5月才开始建设,但采摘季每天能收获蔬菜1000公斤以上。”基地老板陈军寅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乡村人,陈军寅的形象早已摆脱了人们对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

  “什么叫职业农民,就是要用专业水平让产业和项目发挥最大效益。”站在祖辈耕耘的土地上,陈军寅对记者说。由于基地的蔬菜利用山泉水灌溉,并施加农家有机肥,因此菜质佳,销路好,目前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大水乐”的商标。

  在蔬菜基地的一小块菜地上,记者看到一块红牌上书写着“严禁上市”的字样。据蔬菜基地技术人员介绍,基地遵循严格的生产标准流程,只有经过质量检测,挂上“绿牌子”的蔬菜才能采摘上市。为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保证消费者能实时掌握农产品的源头、生产、加工及物流相关供应链信息,基地正着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正在基地务农的村民黄阿姨对记者说,种地务农几十年,什么都种遍了,至今没有致富,农业的确不好挣钱。她说,听说县农广校搞职业农民培训,她跃跃欲试,想报名去长长见识。

  兴业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兴业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共培育职业农民800多名,培育类型主要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个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育的学员经县人民政府组织认定后,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贯通”的证书制度,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和晋级体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