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通讯员舒小芩 刘丰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资源讯(通讯员舒小芩 刘丰斌)道路拓宽硬化,旅游公司、农家乐和旅社建立,罗汉果、鲟鱼和黄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脚古冲村这一系列变化都与村里来了位“第一书记”分不开。

  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脚古冲村是2014年国家级贫困村、2015年自治区旅游产业扶贫试点村。去年3月,市社科联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廖翔进驻该村。一年多时间里,该村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修路架桥,搞种养,兴旅游,帮助特困户建房和送子弟读书,共解决群众的难事、忧心事和烦心事30余件。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于去年11月21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是廖书记的关心让我们建起了养牛公司,今年我家的收入预计可达10余万元”、“是廖书记的牵线操心,让我家建起了新房子,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读书费用都不用愁了”,说到廖书记的驻村工作,脚古冲村种养户孙书贵、特困户刘作来都无比感激。

  在资源县,廖翔只是“沉心为民,聚力发展”的“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其他贫困村纷纷传诵的“修路书记”、“鲟鱼书记”、“项目书记”、“技术书记”、“‘五位一体’书记”等称呼,生动诠释着“第一书记”演绎的“把群众当亲人,克难攻坚为群众谋福利”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派驻我村的第一书记见识多,门路广,又求真务实,敢想敢拼。他走遍了我们村的山山水水,为我们找优势、解难题,带领我们四处争取项目破除发展瓶颈,为发展打开新思路,树起新标杆,掀起了建设的新热潮,脚古冲村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谈到“第一书记”的工作,该村支书李传宝对记者说道。

  据该县基层办负责人介绍,2014年,资源县按照自治区和桂林市统一安排部署,选派了21名“第一书记”到各乡镇贫困村任职。

  据初步统计,全县“第一书记”自去年春天驻村以来,共为村里送去慰问金20多万元,协调派出单位提供各类帮扶资金200多万元,争取到其他各类资金8000多万元,解决村“两委”换届、产业、信贷、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资源”乡村建设的各类难题200余件,成了该县贫困村发展的生力军。2014年,2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4692元增加到2014年的4852元,全部超过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少了6781人。截至目前,21个贫困村有20个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公路建设里程139.1公里,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20户以上的自然村93%以上通村屯道路;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96%农户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面实施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00%以上农户用上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