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兴宾区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5000多名工作人员分组深入各村屯开展工作。图为工作人员在对贫困户进行资料核实。(石秋梅 摄)
“过去全村仅靠一条泥巴路进城,一到雨季,道路就变得泥泞难行。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不论是出门卖山货,还是走亲访友都非常方便。摩托车轰鸣几声就到县城。”兴宾区良江镇松柏村村民李大爷喜滋滋地说道。松柏村是一个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自兴宾区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该村公路硬化里程约6公里,解决了整个村及周边村屯群众出行难问题,惠及3000多人口。
近年来,兴宾区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了一批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实事,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逐步摆脱“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
产业扶贫促发展
兴宾区贫困村五山乡军屯村岜苗屯的周国东,利用村里资源,发展林下养鸡。随后,他又与舅舅一起开办餐馆,专门销售自己养的肉鸡,并在网上开办网店,通过“O2O”模式,把家乡的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基地存栏肉鸡2万多只,每天销量近百只,年利润近30多万元,基地、餐馆直接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不仅周国东自己成了十里八村的“能人”,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共同致富路。周国东的创业故事是通过培育产业进行扶贫的一个生动例子。
兴宾区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狠抓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2011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03.68万元,巩固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11420亩,养殖兔子244对,养殖家禽5000羽。受益扶贫对象8397户39171人,预计新增人均纯收入200元,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同时,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兴宾区坚持把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扶贫贴息工作的重点,不断推动贫困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甘蔗生产。近五年来,兴宾区申请给小平阳糖业公司等4家企业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000多万元,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贫困村扩大甘蔗种植面积2万多亩。特色产业逐步形成,稳定了群众的增收项目。
整村推进结硕果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当时平阳镇帽山村的写照。车进不去,货出不来,粮食只能人挑肩扛才能运回家,喝水全靠从别的村拉,老弱病残、没劳动力的村民只能喝苦水。为解决该村“吃水难”“行路难”,相关部门争取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帮助村民完成修路、安装自来水管道等工程。没多久,扶贫办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又引导全村人种金银花。货车源源不断地把金银花运出去,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这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领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兴宾区有效凝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实施了整体建设和完善,贫困农村发展基础得到明显增强。
近五年里,兴宾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891.41万元,全区新建屯级公路97条215.53公里、人饮工程4处、建沼气池2250个。288个村有了图书阅览室,42个村的乡亲们不出家门就可以到卫生室看病。全区贫困村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话,村里有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孩子们上学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
社会保障惠民生
“新农合”“农村医保”……这些年已经由老乡口中的“新鲜词”,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改善着他们的生活。良塘乡来国村的李大爷参加新农合,看病省了2万多元。
“十二五”期间,兴宾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和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22%、95%,60岁以上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足额按月发放。“十二五”时期,新建了49个五保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在校率、升学率不断提高,实现了村村有学校、村村有卫生所,解决了贫困群众读书难、看病难问题。
技能培训促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兴宾区通过各种培训,让贫困群众和移民群众提高致富能力、树立脱贫信心。
2015年,兴宾区扶贫办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38万元,围绕产业开发项目,加强科技扶贫培训工作,先后在七洞乡坡六村、高安乡翁尧村、蒙村镇银峡村等贫困村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劳动力502人,完成任务的100%。培训致富带头人和村民90人,印发各种科技资料3000多份。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全面提高了贫困人口综合素质。
五年来,兴宾区累计增加就业岗位逾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78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9857人,新增城区就业人员23206人,城镇失业率登记控制在4.1%;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6122元增加到2014年的8572元,净增2450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1811元增加到2014年的4645元,净增2834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来宾市“十二五”经济“十大关键词”扫描
5年来,摆在全市260万人民面前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里面,有红水河畔、大瑶山脚百姓的笑颜,也有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日夜挥洒的汗水。在来宾市跨进建市14年之际,特精心从“答卷”中摘录10个关键词,和全区人民一道分享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成果。 【详细】
[兴宾区]“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近年来,兴宾区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了一批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实事,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逐步摆脱“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 【详细】
[罗城县]“十二五”招商引资超百亿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积极招商选商,“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引进项目153项,总投资101.3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9.36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详细】
[融安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亮点之综述篇
“十二五”以来,融安县以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设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和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 【详细】
“十二五”广西国税收入超四千亿元 增长109.6%
2015年12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国税局获悉:“十二五”时期全区国税收入4053.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增加2120.2亿元,增长109.6%,增速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6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