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罗城讯 (通讯员 蒙增师)2011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坚持以改革精神激活开发扶贫内生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直面问题,敢于担当,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加快转变开发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输血”,帮助发展产业促进“造血”,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0.97万人下降到8.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62.51%下降到28.2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开发扶贫基石。“十二五”以来,罗城县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组织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有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2015年,罗城还开展农村通屯公路建设大会战,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沥青路),全面消除农村“断头路”。大力推进黄金镇“整乡推进”示范区建设,截至2015年底,已整合各类资金共3.2亿元,投入到示范点建设,已开工项目189个,竣工143个。强力推动扶贫生态移民,规划实施4个移民安置点,目前,乔善、四把和怀群等3个安置点已经开工建设。
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引领脱贫致富“火车头”。以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为抓手,重点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贴息补助,增强其发展能力。“十二五”以来,该县共发放龙头企业贴息贷款9.16亿元,发放贴息累计达247.7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达4944万元,发放扶贫贷款贴息累计达247.2万元,受益贫困户4014户14049人。同时,全面深化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结合,开展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在17个试点村开展贫困村互助协会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抱团取暖”。截至目前,互助资金总规模达320.18万元,已有844户贫困户入社成为社员,有1078户贫困户获得借款464万元,有效缓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深化帮扶机制,形成扶贫攻坚“拳头效应”。全面落实“54321”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全县广大干部深入村屯了解贫困户情况,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全面推进“千企助百村”活动,引导社会力量,集中财力对重点贫困村进行帮扶,目前,有35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30多个村,捐款捐物6720万元,帮扶项目50多个。此外,劲牌公司向罗城县捐赠5000万元,成立劲牌有限公司专项扶贫基金。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造血”扶贫助增收。集中全县力量,推进核桃、两性花毛葡萄、桑蚕、优质特色柑橘、特色养殖产业等5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8.81万亩;毛葡萄总面积达7.5万亩;糖蔗总面积达15.9万亩,排全市第二;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5.9万亩,鲜茧产量达15万担;发展沃柑、“W默科特”等优质特色柑橘水果产业6060亩;红心猕猴桃、长寿农业有机蔬菜等3个示范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通过“长中短”产业相结合,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率达到80%以上,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384元增加到2014年的4956元,年均增长13.5%,农村面貌、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罗城:夕阳义诊情暖山区 仫佬同胞健康过年
1月9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名老专家正在为仫佬族同胞免费中医诊疗。当日,广西中医药大学老专家老教授义诊服务队深入罗城县开展“夕阳义诊·情暖山区”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进行健康检查、中药诊疗和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知识,让广大仫佬族 【详细】
广西去年依靠产业和移民扶贫帮助数十万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
这是广西抓产业扶贫“换穷业”的一个缩影。广西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截至2014年底,还有贫困人口538万,是全国贫困人口在500万以上的6个省区之一,贫困人口总量排在全国第4位。 【详细】
[覃塘区]“扶贫+”让贫困户脱贫走上持续增收之路
上月31日,覃塘区黄练镇平寨村贫困户李祖清站在覃塘区可龙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望着绿油油的茶苗,高兴地说:“两年后这些茶苗就可以采摘茶叶了。到时候我们家就有一笔固定的收入了。”这是覃塘区打造“扶贫+基地+合作社(公司) +贫困户”模式带来的可喜景象。 【详细】
罗城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水、电、路、房等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详细】
罗城勇山屯:建设生态村 绘就“桃花园”
道路两旁种满绿树,村前小溪清澈见底,村内民房错落有致,屯内巷道卫生清洁……这是1月7日,笔者走进广西“绿色村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龙马村勇山屯看到的景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