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鹏雁 苏宏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丹讯 (记者/韦鹏雁 通讯员/苏宏流)南丹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把乡村旅游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对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市场开发潜力大的贫困村,围绕种养、民俗、文化等特色,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吸纳和带动群众创业就业。目前,该县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能人+合作社+农户”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15年,乡村旅游带动全县780多户贫困家庭3300多人增收脱贫。

  里湖瑶族乡纪呇村村民覃运超一家去年脱贫,夫妻俩都在歌娅思谷景在景区就业,家庭月收入近4000元。歌娅思谷景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打造集民族文化、休闲游览、购物、生态农业、绿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景区吸纳86户农户以民族特色村寨和民俗演艺等资源入股,合作社以景区年度门票收入的4%作为补偿金给入股农民分红。目前,有312户白裤瑶群众参与民族工艺商品生产,户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2015年,景区周边村屯参与乡村旅游业开发的群众人均年收入2万元。南丹县委书记覃荣化说:“我们紧紧依托产业、生态和民族文化西苑优势,抓住精准扶贫契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为让乡村旅游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真金白银”,南丹按照“农民就地就业、产业就地转型、农产品就地增值”的思路,全面推进“产景融合、农旅互动、商旅互赢、文旅互融”等形式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广西丹泉酒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在八圩瑶族乡建立了万亩红高粱种植园基地,通过土地流转200公顷,600多农户实现增收,216名贫困户群众脱贫。此外,公司投资9亿元实施的“洞天酒海丹文化旅游养生项目”,辐射带动400多户贫困家庭1400多人脱贫。

  “四大”经营模式,让南丹实现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多赢,打造出多个全国、全区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如采取“合作社+基地(有机农业)+农户”模式运行的巴平乡村旅游区,已成为“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旅游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参与群众实现增收9200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