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群众的“妈妈宣讲团”。 田林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学生排练壮剧。 田林县委宣传部供图
乡音讲习所微信平台上线,群众扫码关注。 田林县委宣传部供图
百色讯(记者 凌聪 通讯员 黄瑞芳)2016年春节,是百色市田林县八渡乡百六村村民黄声兰近四年来在家乡过的第一个“安稳年”。今年大年三十,她与丈夫、孩子一起坐在家里看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家能照顾老小,又有钱赚,还能看看家乡人演的壮剧,再也不出去打工了!”黄声兰乐呵呵地说。
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疏于照顾,在言谈中,黄声兰这位妈妈对家庭的愧疚表露无余。“现在好了,通过贷款与公司合作,我进了5000多羽鸡苗留在家乡养鸡,半年的时间盈利了1.5万元。”黄声兰告诉记者。
去年8月,田林县“乡音工程”——妈妈宣讲团走进百六村,用乡音宣讲农村妇女最为关心的事情,将各种实用技术、惠农政策送到妇女同胞手中,黄声兰听着熟悉的乡音,了解到公司加农户养殖模式,从此决定在家门口干事创业。
鼓励黄声兰返乡创业的“妈妈宣讲团”,只是田林县开展“乡音工程”引导农民创业的一个缩影。为使农村妇女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发家致富,田林县于去年在旧州镇平林村南盘江沿岸创建了田林县“产业回家 留住妈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的生产模式,引导妇女种植芒果、油茶等经济作物,推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两年来,田林县用本土人,说本土化,讲本土事的形式,通过充分发挥农村业余壮剧团和宣讲团的作用,向基层老百姓传递党的声音和当地惠民政策。经过探索,目前“乡音工程”延伸拓展了“乡音”讲习所、壮语广播、微信“乡音导学”等多个宣传平台。
“用普通话我们说不顺畅咧,你看那片芒果地,都是我在讲习所上用本地话教他们种的。”自“乡音工程”开展以来,乐里镇新宁村民委主任黄立刚这位“土专家”已经使用乡音在该镇讲习所上,为周边数个乡镇上百名学员授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今晚人到齐,大家喜洋洋,球场有戏台,来讲扶贫好,养鸡鸡成帮,捡蛋蛋满筐……”今年春节期间,田林县近百个民间业余壮剧团3000多名演员打起快板、唱着壮剧、演起小品向广大基层群众拜年。
其中,价值19万元的音响、光碟和演出服装等设备均由田林县统一配发,演出编排的节目内容均来源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文艺作品集》以及当前的惠民政策。
为啥要花大力气搞“乡音工程”“田林壮剧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我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基层政策理论宣传,在丰富广大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普及惠民政策,鼓励大家干事创业奔小康。”田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黄志琳表示,在当地基层传递党的声音,说本土话,演本土戏的宣传形式比让群众开会、看文件更管用。
壮剧是田林村村寨寨老百姓的精神乐园,近年来,田林的农村业余壮剧团迅猛发展,从2006年的8个发展到2015年的99个。田林县充分发挥壮剧团这一生力军的作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以快板、山歌、壮剧、八仙鼓等文艺节目结合理论政策进行宣传,更“接地气”。
如今,田林的切切乡音在基层入耳入心。新春之际,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村的小学生吴晓玉和卢翠瑶打着快板,配合村里业余剧团的叔叔阿姨排练壮剧节目,准备用文艺节目向群众拜大年。“我们练习快板已经一年多了,非常喜欢壮剧。”吴晓玉说。
据了解,针对年轻群体,“乡音工程”还开设了田林讲习所微信公众平台,该微信平台的“乡音导学”栏目以音频的方式,用壮、瑶、汉几种语言,定期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惠民措施。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林县启动“油茶名县”创建工作
近日,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批复并同意加入田林县“油茶名县”共建计划,建设期5年,从2016年1月起至2021年2月止。 【详细】
欧波深入右江区、乐业县、田林县调研
2月1日至2日,市委副书记欧波深入右江区、乐业县、田林县就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乡村建设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 【详细】
[田林县]电商入村满坡春
柴火熏土猪五花腊肉、纯天然野生香菇、纯天然野生黑木耳……1月30日,西林县农民何星艳的西林何姐土特产总汇里,窄小的店铺仅剩一人挪动的空间,工人只好将包装好的土特产向空中垒。 【详细】
田林力推“十百千”扶贫产业示范项目
田林县2014年通过竞选争取到“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2175万元,计划建设10000亩高产优质油茶生产示范基地。为此,该县出台了项目实施方案,分别采取“(企业)公司+贫困户(基地)+村两委(合作社)+农户”、“能人+农户+贫困户”、“农户+贫困户+理事 【详细】
[田林县]绿色发展富民兴县
“以前总以为多开荒种粮才能脱贫致富,而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植树造林和保护好森林才能赚大钱、促进大发展。”日前,田林县平塘乡兴六村平上村民小组陈平学的这个感受,是田林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