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保县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发展思路,以发展非公经济为突破口,激活县域经济一盘棋。截至目前,该县共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8亿元,同比增长38.6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4.41%;完成工业增加值14.23亿元,同比增长39.8%,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抓工业协调服务,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去年以来,该县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准确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准入障碍、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健全财政税收土地政策体系、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软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电价高、企业融资难、行政审批繁琐等问题,3次协调降低锰行业电价,累计为企业担保融资1.52亿元,协调辖区金融机构为非公企业贷款11.29亿元,全力做好企业环评、用地等报批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矿投公司。积极培育非公经济增长点,碳酸钙、新能源、铝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培育3家公司成为规上企业,引进8家企业入园发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成为百色市碳酸钙产业发展示范园区。
抓农业上规提质,夯实经济增长基础。该县着力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化”,特色农业“品牌化”, 基础设施“标准化”。 去年,该县形成“两个超1亿、两个超 4000 万”规模农业产业:全年林下养鸡出栏 502万羽,产值 1.51亿元;水果投产 4.84 万亩,产值1.19 亿元;甘蔗种植万亩,预计产值 8505 万元;烤烟种植 2.32 万亩,产值 4174.05万元;中草药种植 8617.7 亩。“德保脐橙”顺利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形式审查,“德保矮马”成功列为自治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农业“品牌化”成效明显。同时,累计投资3.96 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农田水利、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建制村通村水泥路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
抓三产联动发展,化解经济增长结构失衡。该县大力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发展工程,促进三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产品新业态。重点发展旅游业,编制出台《德保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立项建设北回归线国家公园,启动那雷壮族杆栏民居修复工作,成功举办 2015 年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系列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0.62 万人次,增长 20.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增长24.0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亮点。 □林宏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我区将组织开展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调研工作
日前从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获悉,从今年3月14日起,到31日止,自治区县域办、自治区发改委将组织五个调研组,分别到全区50多个县(市、区)进行历时15天左右的工作调研。促进会相关领导和调研室人员将全程参与调研工作并承担相关任务。 【详细】
[德保县]万名外出务工者返乡参与脱贫攻坚战纪实
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怎样才能做到精准脱贫?德保县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以热情优质的服务“引凤还巢”,吸引上万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嬗变,而返乡务工人员也成为了该县脱贫攻坚战一支不可忽视的新 【详细】
德保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栽植果树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经济增收渠道,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连日来,德保县全体驻村“第一书记”在任职村中带领群众开展种植果树活动,在坡岭、荒地等闲置资源处栽植脐橙、山楂、核桃等果树,实现绿色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以农业产业化助力地方精准扶贫。 【详细】
河北代表委员热议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 【详细】
湖北省:提升农网供电质量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为确保湖北农村电网建设项目落地,一方面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将电网建设项目纳入湖北能源发展规划,确保尽快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健全电网投资与电价调整联动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湖北电网长期发展的投资需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