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2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陆明翔 通讯员 李志高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天等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按照“不比块头比特色,不求全面求效益”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贫困户为主体,围绕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目标,坚持“政府搭平台、给扶持,企业(合作社)闯市场、创品牌,农户抓生产、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15年,天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193元,比2010年增长76%,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11.52万人,年均减少17.7%。

 

  天等县县委书记吴强介绍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天等县在发展脱贫产业时,坚持以贫困户为核心,在产业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突出贫困户的主体地位,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带动,探索产业脱贫“贫困户+”的新路子,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贫困户+公司”模式

 

  “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来带动。”天等县县长陈光恩说:“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引入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大公司来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双联’方式,实现贫困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而达到连年增收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理念,天等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贫困户+公司”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成功引进了广西国本农牧、广西大众农业、广西大琪农业等多家种植养殖专业公司入驻天等,创建了“天映彩卷”“田园牧歌”“万亩细叶龙竹”三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以示范区为依托,采取“贫困户+公司”的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由贫困户以扶贫政策资金或土地入股,转包土地、提供劳力,企业提供技术规划、承担风险、向贫困户提供分红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目的。

 

  天等县引进广西国本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天等县进结镇的“田园牧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香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圈,企业代养,入股分红”的方式,吸纳贫困户参与,采取集中代养和分散养殖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发展香猪养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基地已完成4栋占地3000平方米猪舍的建设和50亩牧草的种植,并与天等县进远乡和平村111户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协议,代养能繁母香猪150头,协助贫困户自养能繁母香猪150头。

 

  为确保111户贫困户的收益,公司充分利用贫困户的政策奖补资金统一购买能繁母香猪进行集中代养,按照“统一饲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的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并给予贫困户连续四年每年1500元的入股分红。对于向公司购买香猪回家自行养殖的贫困户,由公司统一提供饲料和技术支持,设置收购保底价,并按市场价回收贫困户饲养的香猪,确保养殖户的收入稳定。与此同时,公司优先聘用有劳力的贫困户到示范基地务工和学技术,贫困户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保证了贫困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掌握养殖技术。

 

  此模式实施以来,深受贫困户和当地群众的赞许,并着力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贫困户+合作社”模式

 

  天等县每年有16万多人外出打工,农村务农人员断崖式减少。许多留守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握指成拳”,规模经营。这一经营模式,找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的结合点。

 

  天等县大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合作社位于天等镇洪岭村,主要采取“贫困户+合作社+基地”模式,通过土地与劳动力入股分红、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和订单产品保价回收等3种方式,帮扶天等镇洪岭村6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土地与劳动力入股分红。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建立150—200亩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户每年可从土地流转租赁中获取300—600元/亩的租金收入,同时,贫困户以土地(2亩)、劳力(1人)参社入股成为社员,参与合作社生产和管理,获得30%的利润分成,并在务工过程中,获得临时工报酬60—70元/天,长期合同工报酬为每月1800—2500元。

 

  贴息贷款资金投入分红。由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利用每个贫困户指标向银行申请每户5万元的贴息贷款,贫困户按照5万元一股投入到合作社产业开发,合作社给予贫困户每股3000—5000元/年的分红,并在期限内负责偿还银行还贷。

 

  产品订单保价回收。利用资源优势,尤其是种子种苗、生产技术及市场资源对订单贫困户进行全面扶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市场营销优势,解决贫困户的产品销售难问题,让贫困户丰收又增收。

 

  陈光恩说:“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能够有效加快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去年以来,天等县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或山林入股、扶贫和移民产业资金入股等形式组建合作社,并依照相关惠民政策集中、统一为社员提供相应的帮扶机制和帮扶措施,以“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助推全县脱贫产业,实现帮扶带动一批、增收脱贫一批。据统计,天等县累计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个,辐射带动贫困户3000户,促进贫困家庭人均年增收200元。

 

  “贫困户+家庭农场”模式

 

  2011年,返乡创业人士周汉平在天等县都康乡投资兴建绿源果场,大力发展果蔬种植。目前,果场已种植台湾季丰葡萄55亩、美国默科特柑桔30亩、砂糖桔25亩和台湾番石榴10亩,并建成简易农家葡萄饮品作坊和小型养殖场,辐射带动120多户贫困户发展柑橘、葡萄等种植业。同时,在果场内设置各类体验园和烧烤区、娱乐区,吸引县内游客前去游玩,经济效益明显。

 

  为更好地帮扶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果场还采取承包租赁、合作联营等方式,吸纳利用贫困户土地、劳力和其他资源,使得贫困户既能享受土地租金收入,又能在平时通过劳动获得务工收入,学到种养技术,推进自我发展种养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为鼓励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天等县组织相关部门对具有一定规模并由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通过“贫困户+家庭农场”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县工商部门设立“绿色通道”,对开办家庭农场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但由农场主自主选择登记类型,放宽名称登记条件,而且从合同、商标、广告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截至目前,天等县共有家庭农场7家,辐射带动700多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促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元。

 

  “贫困户+专业大户”模式

 

  上映乡桃永村葡萄种植能手许绍弟自2005年掌握了一年两熟葡萄栽培技术后,便带领周边贫困户种植一年两熟巨峰葡萄和桂花梨,使得桃永村由原来0.8亩的葡萄扩大到目前的500多亩,创立了“许氏葡萄”品牌,形成了“贫困户+专业大户+市场”的经营及营销新模式,全村葡萄年收入超过150万元,贫困农户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这是一个“大户带小户,大家齐致富”的鲜活例子。

 

  “把能人引进来,把大户发动起来,就能够把贫困家庭带动起来,把产业带动起来。”陈光恩介绍说,天等县脱贫产业要真正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就要充分调动各种人脉资源,发挥专业大户的财力、能力、智力优势,找准专业大户与精准扶贫的切合点,瞄准专业大户与贫困户互惠共赢的利益焊接点,走天等专业大户助力精准扶贫的特色之路。

 

  为真正发挥专业大户在精准扶贫中的实际作用,天等县为每一个贫困户建立了一本台账,结合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制定扶贫规划。同时,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特点、意向,采取“短期效益+远景发展”相结合的帮扶办法,以“贫困户+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专业大户以种养殖基地为中心,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连带乡邻、亲友及村民共同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天等县先后培育种养殖专业大户376户,帮扶2000个贫困户发展指天椒、葡萄、桂花梨、芋头、肉牛、黑山羊、肉猪等种养殖业,促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元,实现脱贫5000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