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家健 黄兴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通过引进相对廉价的越南劳动力并规范管理,将“非法跨境务工”由堵变疏,是解决企业“用工难”的有益尝试。在反复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2015年7月,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启动了跨境劳务合作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该市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为下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积累了经验。

  探路:

  由堵变疏解决“非法务工”

  近年来,中越边境人员流动频繁,不少越南边民进入中国企业打工,但因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管理,给边境安全带来隐患。

  到中国务工是许多越南人的选择。2013年,广西财经学院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越南每年有约100-150万人进入就业年龄,但其国内现有国营企业5000多家,私营企业10万多家,外资企业4000多家,与百万劳动力相比,这些企业接纳能力有限。

  而相对于越南过剩的劳动力,与之一水之隔的防城港市却出现了“用工荒”和“用工贵”问题。该市人社部门测算,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仅约8.5万人,且大部分前往珠三角地区打工,致本地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成本较大。而随着钢铁、冶金等产业投产,未来3-5年,该市劳动力资源将缺口1万人以上,且逐年呈递增趋势。

  “用工难”已成为制约广西沿边开发开放的因素。“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示范区,创新劳务合作模式,加强越南边民入境务工管理,对广西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防城港市委书记金湘军表示。

  成果:

  跨境劳务合作缓解“用工荒”

  去年7月1日,东兴试验区正式启动跨境劳务合作试点,截至目前,试验区已批准8家试点企业,包括生产加工企业6家、劳务中介2家,总批准用工人数约1200人。越南工人在向我公安、人社等部门办理相关证件后,便能取得合法务工身份,在试点企业打工。

  位于江平工业园的东兴东林工业制造公司是试点之一,董事长陈礼钻告诉记者,越南工人吃苦耐劳,生产效率也高。下一步,他计划引进服装生产线,希望能雇佣更多越南工人。

  开展跨境劳务合作,有利于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目前,已有深圳天山微电子、东莞新域高、美特斯邦威等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意前来试验区设厂。

  “今年我们将扩大跨境劳务合作试点范围,推广到东兴试验区内的冲揽工业园等跨境经济合作区的7个配套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或将进一步缓解。”东兴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议:

  扩大试点需制度配套

  经过近10个月的试验,跨境劳务合作已初具成果,但这样的模式究竟能否被复制,成为破解“用工难”的途径之一,还需不断探索合作的长效机制。

  “根据现行规定,越南工人一次办证,停留时间只有30天,然后需重复办证,手续非常麻烦,不利于工人稳定。”陈礼钻说。与陈礼钻一样,当前令老板们最头痛的问题,是越南工人一次办证停留时间过短,不少工人工作刚上手,因办证手续太麻烦,被迫选择离开。据了解,目前东兴试验区管委会已积极向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申请修订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入境出境规定》,将境外边民务工的居停留时间延长至180天,该修订工作于2015年12月结束征求意见并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等待批复。

  此外,越南工人数量庞大,管理也是一大难题。东兴试验区的做法是按照“先纳入、后管理、再完善”原则,在指定区域选择特定单位,在入境合法、停留合法、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境外边民入境务工试点。在“硬件”上,试点企业需要具备卫生、安全、便利的住宿和餐饮设施,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在“软件”上,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试点单位还要为境外务工人员购买雇主责任险等。

  东兴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复制东兴试验区的跨境劳务合作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例如需自治区与越南广宁省适时举行越南边民入境务工事宜联席会议,签订劳务合作备忘录,确保越南边民在劳务合作的框架内合法有序从事劳务活动,另外,应尽早启动中越边境地区人员出入境配套法规的地方立法工作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