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罗 侠 通讯员 龚 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千年古郡描绘新蓝图

——象州打造“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桥头堡透视

象州打造"柳来河一体化"桥头堡:千年古郡绘新蓝图

4月5日,象州县一家丝绸厂工人在工作中。该县是我国“东桑西移”的重要基地,茧丝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龚 坚/摄

核心阅读

“我们公司从柳州整体搬迁到象州,‘桂三味’螺蛳粉去年底投产以来已实现月产值100万元,其中有一半是通过网上销售的。”3月24日,在象州县工业园区石龙片区,宝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建发说,该公司将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开发五彩米粉和富硒米粉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把年产值提升到1亿元。

“宝城公司在象州的发展之路是我们大力践行新的‘五大战略’的一个缩影。”象州县委书记龙秀接受“问计春天——来宾‘十三五’开局媒体行”新闻采访团专访时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城建塑县、依法治县”的“五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把象州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县、广西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县和“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1 转方式促升级

“半岛经济”发展呼之欲出

【新闻现场】“现在我们港口已新建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2个,年吞吐量100万吨。” 3月24日,在来宾港象州港区猛山作业区,该港口负责人说,猛山作业区千吨级船舶上可溯柳州、来宾,下可通梧州、珠三角等地,吸引了大量货物到这里发货,公司计划把千吨级泊位由2个增加到4个。

“去年我们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我们的目标是做强重晶石及钡盐化工产业,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钡盐加工基地。”3月26日,象州县联壮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共投入2亿多元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项目11个;该公司“象星”牌钡盐系列产品、“神象”牌煅烧陶土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涂料、塑胶、橡胶、冶金、制革、油墨、电缆等多个领域近1200家企业,主要销往我国华南地区,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

【视角延伸】“‘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石龙半岛经济区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丝绸产业园、温州工业园、临港工业园,重点引导先进制造业、茧丝绸产业链、港口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构筑承接国家‘东绸西移’产业转移战略和柳州汽车产业辐射的重要平台。”龙秀说,该县将加快石龙半岛经济区港区、园区工业平台建设,突出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发展。

今年,象州提出了工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传统产业年产值有望达85亿元,新兴产业年产值有望达32亿元。在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方面,突出做好重晶石及钡盐化工产业、制糖产业升级改造、茧丝绸加工业转型升级、林产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全力加快铅锌矿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力配件、重型机械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挖掘新型产业新增长点。

另外,象州县还加快石龙半岛经济区港区、园区工业平台建设步伐,正全力打造丝绸产业园、温州工业园、临港工业园,重点引导先进制造业、茧丝绸产业链、港口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构筑承接国家“东绸西移”产业转移战略和柳州汽车产业辐射的重要平台;加快木材工业园、纸品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家具工业园、汽贸产业园等园中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象州打造"柳来河一体化"桥头堡:千年古郡绘新蓝图

宝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袋装螺蛳粉生产。螺蛳粉已成为象州特色食品产业中重要“角色”。 记者 罗 侠 通讯员 龚 坚/摄

2 强生态兴文化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新闻现场】4月4日,在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按照“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小谷“劝学”“勤学”“著学”为内容建设的“诗卷”“诗廊”“诗林”吸引了众多游人。

据介绍,依托旅游业,该村新种植的400多亩葡萄和新开发的“小谷”牌米饼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支柱产业。目前该村对郑小谷故居进行修葺,并开展创建“广西楹联村”、小谷米饼文化节等活动,有望吸引更多区内外游客。

【视角延伸】“两粤宗师书经典,温画冰兄绘传奇。六祖慧能显灵秀,两泉奇美在象州。”“千年古郡”象州建制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被授予“中国泉都”“中国长寿之乡”,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古迹众多,风情独特绵长。象州将旅游业作为“十三五”期间“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城建塑县”的重点进行谋划。近年来该县旅游开发总投入达4.2亿元,政府财政共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建设,筹集400多万元先后完善了10多个旅游规划专题,制定了激励政策引导城乡旅游发展。

此外,象州还启动了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目前,拥有对外开放景区(点)15个,各类旅游企业4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1家、2A级旅游景区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星级农家乐17家。2015年,该县接待游客2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9亿元。

“象州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龙秀说,象州将全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通过乡村旅游与扶贫项目联动、旅游与乡贤文化结合、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到2020年,扶持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产业,实现重点村1100人脱贫,其他村屯贫困人口5700人脱贫,使旅游产业成为象州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象州打造"柳来河一体化"桥头堡:千年古郡绘新蓝图

日前,来宾港象州港区猛山作业区开港。象州“港产城一体化”迈入发展快车道。黄隆天/摄

3 兴产业惠民生

精准发力拔穷根摘穷帽

【新闻现场】一幢幢新建的小楼房,点缀在数百亩葡萄园和枇杷园中间,葡萄嫩叶初发,枇杷金黄诱人,正在摘果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3月28日,走进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喜力屯,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让人想不到的是,喜力屯2012年还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如今,靠发展水果产业,该屯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当天,坳村村委蜈蚣岭屯的贫困户覃文高看着自家刚种下的5亩百香果对脱贫也充满了信心:“等到秋天卖了果,收入就可以比去年翻几番。”

今年2月,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覃文高和村里的几户贫困户一起种下了20多亩百香果。覃文高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百香果亩产2500公斤,按目前市价算,今年他家种百香果收入可以达5万元。

【视角延伸】“喜力屯实现整屯脱贫,走的是产业脱贫的路子。”龙秀告诉记者,象州县目前有33个贫困村,涉及3.42万名群众。该县出台了《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力推进“五个重点”和“十五大工程”。“五个重点”,即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就业扶贫为重点、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以教育扶贫为重点、以社会救助扶贫为重点;“十五大工程”涉及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金融以及低保兜底等15个方面。用3年时间,有计划、分批次确保3.42万名群众全部脱贫,再用2年时间巩固提升。

龙秀说,在“五个重点”中,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关乎近2万群众。象州提出了近、中、远产业扶贫思路,近期脱贫产业以甘蔗、百香果和桑蚕为主,中期脱贫产业则以砂糖橘、葡萄等水果为主,远期产业以种树为主。另一个重点就是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和就业脱贫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通过低保兜底帮助脱贫。

今年象州县提出了实现6000人脱贫的目标,其中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人脱贫。为实现产业扶贫目标,象州县下派3000多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分析致贫原因,利用好撬动的2亿元产业扶贫资金,抓好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到“宜果则果,宜桑则桑、宜蔗则蔗、宜养则养”,重点培育对贫困户覆盖面广的特色产业,形成支撑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产业,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受益,实现稳定脱贫。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