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蓝艳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喂!喂!我这边噪声太大,等下回您电话。”3月30日,忻城县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该公司总经理苏国军一边指导工人操作机器,一边接客商的订单电话,忙得不亦乐乎。

  在红渡镇礼因惠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十多户农户冒着蒙蒙细雨打水泥桩、竖水泥杆、种植果苗。

  忻城县从工厂车间到生产基地,处处呈现勃勃的生机,这是该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年”活动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缩影。

  引优质项目 助经济腾飞

  3月29日,红渡镇江信片工业园区——玉蚕丝绸有限公司综合加工项目施工现场,五六台挖掘机、铲车、拉泥车来回穿梭,加紧作业。这是该县“十二五”以来引进的第四个丝绸加工项目。

  今年,该县把项目谋划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腾飞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谋划实施170个民生项目,其中基础建设项目90个、产业项目14个、公共服务项目63个、生态项目3个。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已开工项目7个、竣工项目2个。

  据县长李朝晖介绍,精准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忻城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头戏。该县正积极推进柳州-南宁第二条高速公路过境部分、贺州-巴马高速路过境前期工作以及推进来宾港忻城港区北巷作业区项目建设,促使忻城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节点旅游城市。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工业提质、农业提效、经济腾飞,该县加强项目谋划,简化项目落户投产过程的工作流程,把项目前期评审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同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把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和廉政工程。

  调产业结构 促农民增收

  2016年,该县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12%以上。如何实现既定目标种百香果、养殖育肥牛、搞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旅游……该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依托良好的资源气候,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该县在本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户免费提供百香果苗、水泥杆和钢线,广泛开展果苗培育、种植培训等,并负责引进百香果加工企业,确保每公斤收购价不低于2.6元,保障果农销售渠道和收入稳定。

  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政策导向,红渡镇马蹄村大学生蓝振铭放弃继续到广东创业的梦想,留在村里租地种了50亩百香果,“全部果树挂果后,按每亩产果1500公斤计算,一年可收入近20万元。”蓝振铭算了一笔丰收账。

  该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育肥牛项目,在册贫困户养牛每户补助3000元。同时,该县还实施金融扶贫工程,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5万元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去年8月,遂意乡蓝华海获得5万元无抵押贷款后,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现在养了60只羊、5头牛。2015年的人均收入有4000元,比前一年增加了2000多元。

  此外,忻城县还以“景区+基地+农户”的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农户通过景区务工、旅游接待服务等方式参与旅游经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增收致富。

  找准突破口 打赢攻坚战

  “九分石头一分土”是忻城县的真实写照。目前,忻城还有在册贫困户27411户99089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如何找准突破口、抓住症结问题,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症结问题的治本之策。

  每天太阳西下,该县城南新区移民安置点小卖部门口便开始热闹起来,原城关镇黄宜村古林屯村民蓝莉琼一边卖货一边与顾客谈笑风生:“我做梦都没想到深山老美女也能蝶变老板娘。”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她满脸洋溢着幸福。

  这是该县全力提升移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推进‘攻扶贫、强石材、推旅游、建新区’四大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等十大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挪出深山。”县委书记谢大研说。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实施生态易地搬迁工程20个,涉及搬迁群众2842户1.42万人。

  今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县按照偏远山村向城镇、县城迁移,鼓励整村搬迁和建设移民新村的工作思路,重点打造“一区两镇”(县城南新区、红渡镇、思练镇)安置点的建设,努力建成现代化、生态型的集行政、文化、商业、旅游、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搬迁安置区,使之成为自治区扶贫生态移民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2014-2020年计划搬迁5261户3.34万人口。□蓝艳青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