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9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覃伟 王华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覃塘讯 4月9日,覃塘区覃塘镇拥兴村田野上,收蔗机正在收运蔗种,犁耙机忙着犁耙田地,开垄机跟着开沟开垄,种蔗机紧跟下种覆土,一派甘蔗机械化生产景象。

  覃塘区把推进“双高”甘蔗生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区共建立“双高”糖料蔗基地5万亩,将为1.1万贫困群众每户增加糖蔗溢价收入、土地流转、劳务收入及国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溢出收入共7200元。

  引进推广高产高糖蔗

  覃塘区是全市主要蔗区,2015年全区种植甘蔗面积18.6万亩,2014/201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79万吨,分别占全市种植总面积、总产量的54.7%、60%。但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低下,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5吨左右,影响了农民种蔗积极性,甘蔗生产面临危局。

  面对危机,该区经过组织专项调研形成共识,认为只有优化甘蔗品种结构、推广甘蔗生产技术,才是持续发展甘蔗生产的唯一途径。2013年初就大力引进广西审定发布的糖料蔗良种,当年推广种植桂糖05136号、42号良种蔗1500亩大获成功,平均亩产9吨左右。并得到糖蔗收购企业认定,收购价提高10%以上,与普通甘蔗品种相比,亩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

  旗开得胜,坚定了覃塘区发展高产高糖“双高”蔗的信心。覃塘区充分利用良种储备优势,认真总结种植经验,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双高”甘蔗,当年共种植6.2万亩,2015年种植11.8万亩,今年达13.3万亩,“双高”蔗覆盖率依次为33.5%、63.4%、73.1%。

  政策扶持广建“双高”基地

  望着一台台拖拉机在平整划一的蔗地上欢跑,甘化公司农户经理李健生眉开眼笑:“在当地政府努力下,这片旱河周边的土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流转,为公司投资建立‘双高’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覃塘区认真执行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及时进行土地规划、设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先后流转土地6.6万亩,为甘蔗连片种植打好根基。

  该区还抢抓广西鼓励扶持甘蔗生产的机遇,对连片规模新种植“双高”糖料蔗的,争取上级每亩投入2478元综合补助资金进行包干使用,贵糖、甘化公司给予500-550元的一次性补助。同时,出台土地流转每亩一次性补助500元的鼓励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金向甘蔗产业集聚。

  “种植企业前期需要道路、水利、蔗种等大笔资金投入,政府和制糖企业的扶持,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今年初我们就来到樟木镇建立了1500亩的甘蔗生产基地。”贵港市欣盛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韦云锋说。

  政府和制糖企业的鼎力扶持,加速了甘蔗产业发展。2014年,覃塘区建起“双高”甘蔗基地2个,种植面积1万亩;2015年发展至21个2.7万亩;目前拥有“双高”甘蔗基地28个5万亩。

  “基地”带来企农效益双赢

  樟木镇邓保片“双高”基地上,正在种植甘蔗的张珍英告诉笔者,今年初她把3.3亩土地流转给贵港市欣盛公司经营,每亩每年得到土地流转收入800元,比往年种木薯的纯收入还高出500元,每年还有80天的时间到“基地”务工,每天工钱70元,她全家脱贫在望。

  农民得益,企业得利。“高产高糖糖料蔗每亩均产8吨,比普遍甘蔗高出3吨,收购价比普通甘蔗高出60元,综合起来比普遍蔗每亩增收1620元。再加上政府及制糖企业扶持,每亩蔗我们纯收2000多元。”樟木镇大旗片“双高”基地业主谭雄义为笔者算了这笔账。

  覃塘区甘蔗生产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快马推进。去年开春以来,自治区就投入1.8亿元资金,在覃塘区实施了16个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实施农田面积14.4万亩,兴建主干道、生产和机耕道路316.6公里,兴修水利256.3公里,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各级政府还投入1.1亿元支持覃塘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面积8万亩,目前已完成2.5万亩。

  按照规划,上述工程全部竣工后,通过节省运输成本,提增水利排灌,提升机械化水平,蔗地亩均将新增经济效益500元。在“双高”基地周边的1.1万户贫困户,在自家农田上耕作,每年户均收入也相应增加。

  (覃伟 王华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