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0日 来源:河池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金城江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释放发展动能,以更有效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更精准的民生举措满足群众需求,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据统计,201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22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完成5.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4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4元,是“十一五”末的1.5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2元,是“十一五”末的1.63倍。

  克难攻坚,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该区严格落实环境倒逼机制,全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出城入园”,企业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共实施企业技改项目380项;依法停产整顿涉重金属企业54家,取缔废渣堆放场(点)33家,责令关闭企业18家。

  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建成特色养殖场3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2个,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3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特色种养扶贫产业覆盖11个乡镇48个贫困村,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996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

  在“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的基础上,该区通过实施“商旅活区”战略,充分挖掘红色、生态、民俗、文化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旅游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金城江公园、姆洛甲景区(小三峡)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做精做强红七军、红八军整编阅兵旧址和红军标语楼等景区景点,打造了一批精品生态休闲旅游路线,构建了红色与绿色有机融合,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改造与景区发展互为促进的广西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商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餐饮等行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48.6%。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2:33.7:56.1,结构转型呈现良好态势。

  城乡建设规范有序。该区配合河池市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布局、城市管理,推动棚户区改造、城东和城西新区建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增加到25平方公里,全区城镇化率达67.5%。同时,实施城乡风貌改造项目11个,完成六圩岜仑、五圩白崖、保平至东兰沿线等一批村庄风貌改造,创建英洞、下洛等特色名村。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河池市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区公路总里程达900公里以上。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江河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例达95%;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7.48%。

  民生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二五”期间,每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均达80%左右,为民办实事十项惠民工程高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人数达87.8万人次,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农村危房改造1.39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910套;贫困发生率从29%下降到14%,贫困人口从6.3万人下降到2.95万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十三五”期间,该区将根据“一城两区一带”发展定位,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到2020年,金城江区将基本建成服务桂西北及周边地区开放发展的中心城市、广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精准脱贫示范区和龙江河流域特色旅游带,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叶文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