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耀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融水“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图。

  落久水利位置示意图。 覃天阳/摄

  资源型工业快速发展——华林木业生产场景。 廖子渊/摄

  水东大道。 韦鼎标/摄

  现代农业示范区(小荣)蔬菜基地一角。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开发,是“十二五”期间融水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 韦鼎标/摄

  融水获称“中国百节民俗之乡”。这是第十五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开幕式上的大型芦笙舞。 韦鼎标/摄

  异地扶贫搬迁点——良寨乡大里村。

  山村公路。 贾世隆/摄

  龙女沟。 贾世隆/摄

  融州大桥通车。 韦鼎标/摄

 

  2016年4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融州大桥及城南大道正式竣工通车。从此,融水县城水东新区及城南片区相互贯通,环融水县城旅游框架形成,生态宜居融水品位进一步提升。回顾近年来融水的发展成就与历程,一条条后发地区少走弯路加快发展的经验光彩夺目。

  以资源换产业 以“三化”促发展

  融水苗族自治县俗称大苗山,是全国成立最早、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2011年7月,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的理念和以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实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

  5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的发展理念,使融水在资源型产业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得到了空前释放,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显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融水作为柳州、广西乃至珠江流域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功能更加明显,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融水提出的“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重点工作突破,实现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符合融水实际,符合市委要求,也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融水的具体体现。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融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400亿元、投资年均增长28.4%,是自治县成立以来投资总量最大的时期。其中,上级发改委下达县级实施的项目900多个、资金超过19亿元,特别是抓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大庆的机遇,上马一大批涉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及能源、农业产业、旅游业及社会事业等多个类别的重点项目,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在项目的带动下,“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保持年均10.8%的增速;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总体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初见成效,资源工业化发展平台初具雏形;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率比2010年的23.46%提高了9.01个百分点;6平方公里的水东新区展现新姿,城市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融水进一步巩固。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核心所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该县县委书记杨恩维说。为做好项目工作,融水每年都要召开两次以上的全县项目工作会议,强调项目建设的意义与方法,分析评价全县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绩和存在问题,推动重大项目的包装、申报、跟踪和开工落地;采取联审联评制度,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进度偏慢的问题。

  以重点工作为突破

  融水国土面积在广西所有县份中位列第二。如何突破地域宽广、山高水长、灾害频繁、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各种“瓶颈”,考验着融水人的智慧。

  2011-2015年,融水先后将涉及发展根本的新型城镇、资源工业、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交通基础设施等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并针对每项“重点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各工作组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协调到位、督促到位,确保项目从设计、申报、征地拆迁,直至开工、竣工,都有人牵头组织、跟踪落实、抓细抓实。

  经过5年奋斗,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一区三园”建设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自治区重点项目落久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城南大道、融水二桥、北环大道成功贯通,水东新区、城南休闲旅游片区连为一体;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形成,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交通建设成绩斐然,建成水泥公路74条569公里,“三柳”高速公路融水段不断推进,罗城至洞头二级公路开工建设;“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增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5个,民俗风情旅游业按照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标准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获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

  以解放思想激活力

  面对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缺乏、审批缓慢、群众顾虑等问题,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干部从主观上找原因,主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采用BT模式建设城市项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实行联评联审机制加快项目策划与实施,深化“一线工作法”,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在行动上求突破。

  良苦用心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干部队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敢开放、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等影响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被破除,客商对进入融水投资的信心越来越足。2011-2015年,全县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74亿元,利用外资2185万美元,新建和续建内、外资项目近400个,所有项目都围绕特色旅游业、特色宜居城镇、特色农业和生态工业等资源开发来投资。在城镇和交通发展方面,采用BT、PPP模式,建设了水东大道、迎宾大道、城南大道、融水二桥、二桥连接线等项目;采用BT和分期付款方式建设村村通水泥路项目,使行政村水泥路畅通率由2011年底的44%提高到2015年的94%。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水提出以“十三五”规划为主线,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把2016年作为“生态经济发展年、项目建设推进年、精准脱贫攻坚年”,同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为2020年“脱贫摘帽”、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最大努力。

  (张耀华)

  热烈庆祝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州大桥暨城南大道正式开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