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30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通讯员周庆有 林坤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恭城讯(通讯员周庆有 林坤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恭城历届县委、政府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并取得突破性成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14%,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长寿之乡”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2015年11月,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该县召开,其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恭城地处桂东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多年来,该县坚持综合治理石漠化,打造绿色生态家园,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入户建“池子”,该县通过沼气建设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恭城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沼气能源,至2015年底,累计建有沼气池6.8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89.7%,大量的沼气把农民从上山打柴中解放出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经济良性增长,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苍蝇、蚊子都少了好多,病痛也少了。”当地群众在谈到沼气带来的变化时这样说。

  山顶戴“帽子”,该县通过造林育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与沼气建设同步,恭城进行封山育林已经30多年,“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4.9万亩,封山育林面积44.5万亩。所有行政村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遵守封山的规章,有些地方还采取一些创造性的管理办法,比如如果村民在山上砍伐树木,除罚款外,还必须在第二年补种双倍数量的树木。“这样再也没有人上山去砍树了。”当地群众这样说。

  平地铺“毯子”,该县通过兴修水利解决农田果树灌溉问题。恭城果树种植早已名声在外,近50万亩果树的灌溉日益重要,关系到全县水果增产农民增收,该县持续抓好以小流域治理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水利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完成冬修水利建设资金5.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9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防渗渠道145公里。通过山上种树地面修渠,一年四季旱涝无忧,作物增产。恭城的石漠化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瑶乡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