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武宣在“三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力度,通过“文化+精准扶贫”激活内生动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民利民作用更加凸显,助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
整合资源激活扶贫“内力”
近几年来,武宣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管理服务新模式,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整合各行政村宣传文化、农家书屋、体育健身等设施和资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激活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能力,推进基层文化队伍的培养、培训常态化。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引导各乡村文艺骨干、致富能人成立协会等组织,通过协会将种养能人的事迹编成“三求”小课堂、远程教育的技术培训材料,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培育乡贤提升扶贫“活力”
走进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满目青翠、瓜果飘香,柚子树迎风摇曳。“这是‘新乡贤’陈绍斌带动的结果。”村民巫富高介绍,陈绍斌当了30年的村干部,威望高、口碑好,是风沿村公认的“乡贤”。
2015年1月,武宣率先启动乡贤文化基地建设,然后以县级基地建设为龙头,带动县、乡、村、屯四级乡贤文化基地建设,现在已建成“乡贤文化+”基地示范点、乡贤文化广场、书画诗词创作室等174个,建成国学民居画廊3万平方米。通挽镇还把乡贤文化基地建设延伸到村屯,以乡贤文化传承引领乡风。
目前,该县已挖掘收集古今乡贤960名,有3人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1人获得广西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被评上“第八届广西十大孝心人物”。这些乡贤人士有效提升了精准扶贫“活力”。
借助平台凝聚扶贫“合力”
乡村文化的繁荣,为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三里镇上李村党支部借助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传承团结奋斗精神,凝聚精准扶贫合力。该村98%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后,发挥山地资源优势,规模化发展无公害牛心柿种植,注册“仙城”牌商标和申请出入境检验检疫,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果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农民年人均水果收入达到1.1万元。
桐岭镇、通挽镇许多村屯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聚集致富乡贤人士力量,带动群众集中流转土地建起哈密瓜、圣女果、葡萄等果蔬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为周边村屯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宣县]“四帮四送”促精准扶贫
“真心感谢政府帮助我规划实施了那么好的致富项目。”5月12日,在武宣县三里镇五福村,正在地里摘收苦麻菜的村民陈有光告诉笔者,在镇政府的引导下,他去年下半年开始种植苦麻菜、西红柿、菜椒等10亩蔬菜,目前纯收入已达7万多元,村里有10多户贫困户在他的辐射影响下, 【详细】
武宣县召开2016年十大重点工作指挥部工作汇报会
5月4日,武宣县召开2016年十大重点工作指挥部工作汇报会,听取大藤峡、工业、农业等十大重点工作指挥部汇报工作情况,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详细】
武宣县委书记兰筱斌到东乡镇调研旅游发展工作情况
5月5日上午,武宣县委书记兰筱斌到东乡镇调研旅游发展工作情况。 【详细】
武宣县黄茆镇格桑花海迎客来
5月5日下午,位于武宣县黄茆镇广西广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格桑花海引来了游客赏花拍照。据了解,该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突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黄茆一日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