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位于广西的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结合部,交通不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仍有41个贫困村、28911名贫困人口。如何实现到2020年底全部脱贫
“2921户12406人!”这是西林县2016年初定下的脱贫目标。面对剩下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该县上下一心攻坚脱贫任务,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发力,重点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智力扶贫、生态移民方面实施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上下一心攻坚脱贫
近日,笔者在西林县扶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看到,全县县、乡、村、户各类脱贫攻坚战图表悬挂在墙上,格外醒目。
西林县扶贫办原副主任李长承说:“通过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明确各部门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具体化、任务清单化、工作条理化。”
以此同时,该县还按照“321”帮扶模式(即县级干部每年帮扶3户、科级干部每年帮扶2户、一般干部每年帮扶1户)动员全县3449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261名干部进驻全县94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实现全县乡镇、村选派干部全覆盖。此外,以全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培训视频会为契机,该县利用“5+2”和“白+黑”的模式,共商全县精准帮扶大计,建立健全“县四家班子领导每月到联系乡镇督查、指挥部各专责小组每旬召开例会解决问题、乡镇领导和扶贫工作队每周到贫困户指导”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干部下村推进扶贫工作常态化。
搞好基础设施为民铺好路
2014年底,一条长7.5公里,投资300多万元的水泥路在西平乡平上村建成,让交通闭塞的平上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平上村是一个苗族贫困村。长期以来,由于原通村道路建设等级低、路面窄等问题,群众出门难、行路难、运输难,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赶集、运输、买卖的车辆在道路上穿行,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现在村里通路了,我可以把家里的一些经济作物运出去卖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村民黄大叔高兴地说。
“要全面实现贫困村脱贫,当务之急就是道路建设。”西林县委、县政府达成共识。近两年来,该县共投入119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工程建设。2014年底顺利实现了全县道路“村村通”,为精准脱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6年,该县确定八达镇那卡村、那劳镇新寨村、古障镇水头村等9个重点贫困村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区域,投资5547.3万元硬化道路54条,力争今年年底9个重点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屯)原则上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屯内道路实现硬化,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
大力发展产业助民增收
早春时节,在西平乡高维村村民蔡大哥的果园里,只见他正在护理沙糖桔苗,时而浇水、时而剪枝。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去年虽然沙糖桔价格有所回落,但是我家的沙糖桔由于护理好,成熟早,有老板预定,因此价格比其他的高出一些,一亩水果也有近一万元的纯收入。”蔡大哥说。蔡大哥是西林县最早种植沙糖桔的农户之一,回忆起种植沙糖桔的事,他感慨颇多。
“以前我一直以种田为生,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后来县里引进沙糖桔,不仅有果苗、化肥等补助,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5年前,我就开始种植沙糖桔。”蔡大哥说,“现在沙糖桔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沙糖桔成为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县特色的茶叶、沙糖桔、生姜等特色产业。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该县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扶持政策,每年由县本级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补助。其中,对水果和茶叶种植面积2亩以上的,每户直补扶持资金4000元。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可占合作社15%~20%的股份,还可以投入劳务管护,从中得到股份分红和劳务收入,逐步形成“生产在户、服务在社、公司统筹”的新型农业规模形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和公司经营有机结合,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该县以沙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5.8万亩,茶园11.83万亩,姜晶年产量达3000吨,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沙糖桔、茶叶、姜晶已成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三件宝”。
开展智力扶贫助民增能量
“大家看看这株果树,叶子呈黄色,果实又小又酸,这是黄龙病的典型特征。黄龙病树苗不仅要砍伐清除,还要彻底烧毁病株,严防病菌的传播。”在西林县西平乡沙糖桔果园里,技术人员正在给群众传授沙糖桔黄龙病的防控和治理技术,吸引了当地水果种植大户120余人前来听课。
当地沙糖桔种植户黄大叔早早来到田地里等候培训,他说:“今年年初,我在护理沙糖桔的时候发现一些果苗出现了黄龙病的症状,听了技术员的授课,真是受益匪浅!回去后我要把这些树种全部砍伐和烧毁。”
近年来,该县把智力扶持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通过开展扶贫培训、实施“雨露计划”等方式,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开展扶贫培训。每年定期邀请农业、畜牧、科协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全县41个贫困村开展农业产业、养殖产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技术水平。2016年,该县以9个贫困村21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结合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劳务输出需要,对贫困户实施免费实用技能技术培训。计划实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创业培训100人。
实施“雨露计划”。为全县农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就读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入学补助,对参加技能培训的青壮年劳动力按培训项目及对应等级进行资助。2015年,该县拨付补助资金196.6万元扶持学生606名。
实施生态移民为民建房子
在古障镇城东开发区工地上,一辆辆挖掘机、压路机、工程车在施工场地上来回穿梭,场面热火朝天。这是西林县加快建设生态移民工程的繁忙景象。
看到此景,前来参观工程建设的韦大叔感到很欣慰,他说:“自从得知这里建设生态移民新区后,我就早早地报名了,正等着审核,希望能够搬进新区,新区人员密集,交通便利,可以发展餐饮服务业,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自启动生态移民建设工程以来,该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资源匮乏、生活落后的村屯实行异地搬迁,通过统一选址、规划和设计,完善道路、供水、卫生、教育等便民设施,建设生态移民新村。2015年,该县在县城、古障镇古障新区、那劳镇那劳新区、古障镇者夯村和马蚌乡马蚌村建设5个生态移民新村。
生态移民首先要考虑“住”的问题,为了让移民住得下、住得好,西林给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经审查合格、公示无异议的县城购房农户共69户322人发放购房补助249.5万元,其中贫困户17户88人获购房补助85.7万元,一般农户52户234人获购房补助163.8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港南区]精准扶贫带动群众奔小康
已发动农户种植百香果1980亩,并与百果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在木格镇北一片打造富硒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富硒稻种植基地6000亩;扶贫部门投入642万元修建贫困村屯级道路35条共20多公里…… 【详细】
[大化县]举行精准扶贫妇女小额信贷发放启动仪式
5月18日,大化瑶族自治县金融办、县妇联、县信用联社及大化镇等部门联合在大化镇四楼会议室举行精准扶贫妇女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启动仪式,镇、村干部、女能人及合作社代表共25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 【详细】
大化县政协精准施策助推帮扶工作
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协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政协干部走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精准施策,以“五个到位”为抓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帮扶干部齐头并进,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扎实有效,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困难,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详细】
[西林县]全力推进“一区一带二新五基地”建设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9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这是西林县“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 【详细】
[大新县]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美丽邂逅”
近年来,大新县依托生态、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仅为各地游客奉上了一道道旅游“大餐”,也使乡村旅游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更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上演了一出旅游扶贫的“大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