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1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王祖敏 谭彩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西林县位于广西的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结合部,交通不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仍有41个贫困村、28911名贫困人口。如何实现到2020年底全部脱贫

  “2921户12406人!”这是西林县2016年初定下的脱贫目标。面对剩下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该县上下一心攻坚脱贫任务,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发力,重点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智力扶贫、生态移民方面实施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上下一心攻坚脱贫

  近日,笔者在西林县扶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看到,全县县、乡、村、户各类脱贫攻坚战图表悬挂在墙上,格外醒目。

  西林县扶贫办原副主任李长承说:“通过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明确各部门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具体化、任务清单化、工作条理化。”

  以此同时,该县还按照“321”帮扶模式(即县级干部每年帮扶3户、科级干部每年帮扶2户、一般干部每年帮扶1户)动员全县3449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261名干部进驻全县94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实现全县乡镇、村选派干部全覆盖。此外,以全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培训视频会为契机,该县利用“5+2”和“白+黑”的模式,共商全县精准帮扶大计,建立健全“县四家班子领导每月到联系乡镇督查、指挥部各专责小组每旬召开例会解决问题、乡镇领导和扶贫工作队每周到贫困户指导”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干部下村推进扶贫工作常态化。

  搞好基础设施为民铺好路

  2014年底,一条长7.5公里,投资300多万元的水泥路在西平乡平上村建成,让交通闭塞的平上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平上村是一个苗族贫困村。长期以来,由于原通村道路建设等级低、路面窄等问题,群众出门难、行路难、运输难,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赶集、运输、买卖的车辆在道路上穿行,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现在村里通路了,我可以把家里的一些经济作物运出去卖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村民黄大叔高兴地说。

  “要全面实现贫困村脱贫,当务之急就是道路建设。”西林县委、县政府达成共识。近两年来,该县共投入119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工程建设。2014年底顺利实现了全县道路“村村通”,为精准脱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6年,该县确定八达镇那卡村、那劳镇新寨村、古障镇水头村等9个重点贫困村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区域,投资5547.3万元硬化道路54条,力争今年年底9个重点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屯)原则上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屯内道路实现硬化,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

  大力发展产业助民增收

  早春时节,在西平乡高维村村民蔡大哥的果园里,只见他正在护理沙糖桔苗,时而浇水、时而剪枝。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去年虽然沙糖桔价格有所回落,但是我家的沙糖桔由于护理好,成熟早,有老板预定,因此价格比其他的高出一些,一亩水果也有近一万元的纯收入。”蔡大哥说。蔡大哥是西林县最早种植沙糖桔的农户之一,回忆起种植沙糖桔的事,他感慨颇多。

  “以前我一直以种田为生,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后来县里引进沙糖桔,不仅有果苗、化肥等补助,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5年前,我就开始种植沙糖桔。”蔡大哥说,“现在沙糖桔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沙糖桔成为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县特色的茶叶、沙糖桔、生姜等特色产业。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该县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扶持政策,每年由县本级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补助。其中,对水果和茶叶种植面积2亩以上的,每户直补扶持资金4000元。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可占合作社15%~20%的股份,还可以投入劳务管护,从中得到股份分红和劳务收入,逐步形成“生产在户、服务在社、公司统筹”的新型农业规模形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和公司经营有机结合,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该县以沙糖桔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5.8万亩,茶园11.83万亩,姜晶年产量达3000吨,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沙糖桔、茶叶、姜晶已成为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三件宝”。

  开展智力扶贫助民增能量

  “大家看看这株果树,叶子呈黄色,果实又小又酸,这是黄龙病的典型特征。黄龙病树苗不仅要砍伐清除,还要彻底烧毁病株,严防病菌的传播。”在西林县西平乡沙糖桔果园里,技术人员正在给群众传授沙糖桔黄龙病的防控和治理技术,吸引了当地水果种植大户120余人前来听课。

  当地沙糖桔种植户黄大叔早早来到田地里等候培训,他说:“今年年初,我在护理沙糖桔的时候发现一些果苗出现了黄龙病的症状,听了技术员的授课,真是受益匪浅!回去后我要把这些树种全部砍伐和烧毁。”

  近年来,该县把智力扶持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通过开展扶贫培训、实施“雨露计划”等方式,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开展扶贫培训。每年定期邀请农业、畜牧、科协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全县41个贫困村开展农业产业、养殖产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技术水平。2016年,该县以9个贫困村21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结合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劳务输出需要,对贫困户实施免费实用技能技术培训。计划实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创业培训100人。

  实施“雨露计划”。为全县农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就读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入学补助,对参加技能培训的青壮年劳动力按培训项目及对应等级进行资助。2015年,该县拨付补助资金196.6万元扶持学生606名。

  实施生态移民为民建房子

  在古障镇城东开发区工地上,一辆辆挖掘机、压路机、工程车在施工场地上来回穿梭,场面热火朝天。这是西林县加快建设生态移民工程的繁忙景象。

  看到此景,前来参观工程建设的韦大叔感到很欣慰,他说:“自从得知这里建设生态移民新区后,我就早早地报名了,正等着审核,希望能够搬进新区,新区人员密集,交通便利,可以发展餐饮服务业,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自启动生态移民建设工程以来,该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资源匮乏、生活落后的村屯实行异地搬迁,通过统一选址、规划和设计,完善道路、供水、卫生、教育等便民设施,建设生态移民新村。2015年,该县在县城、古障镇古障新区、那劳镇那劳新区、古障镇者夯村和马蚌乡马蚌村建设5个生态移民新村。

  生态移民首先要考虑“住”的问题,为了让移民住得下、住得好,西林给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经审查合格、公示无异议的县城购房农户共69户322人发放购房补助249.5万元,其中贫困户17户88人获购房补助85.7万元,一般农户52户234人获购房补助163.8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