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桑园,只见桑树茂盛,桑叶葱茏。蚕房里,一条条胖乎乎的蚕宝宝蠕动在碧绿的桑叶上,村民们正忙着饲养蚕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4年时间,我由一个穷光蛋成了村里的富人!”笔者见到蚕农李海萍时,她感慨万千。4年前,她全家以耕田种地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发展种桑养蚕后,勤劳肯干的她将家里的全部田地用来种桑养蚕,第一年虽然赚不多,却已尝到甜头。后来她逐年扩大规模,目前还承包了60亩地扩大桑园,并搞起了小蚕共育,为附近村民育小蚕,大蚕小蚕一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
“我是跟着李海萍养蚕的,也是她的客户,大家一起赚钱。”那布村帮下屯言开兄告诉笔者,他直接从李海萍手上购买育好的小蚕,家里的5亩地全部种桑养蚕,一年的纯收入也有2.5万元。
在该县足荣镇足荣村陇翁屯万优丰桑蚕养殖场更是另一番景象。场主卢英线2012年开始种桑养蚕,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她改变传统的养蚕方法,利用轨道车喂叶、自动上簇、机械采茧、冷藏保鲜桑叶、条桑喂养等先进技术,比传统的方法省了近四成的人工。目前,卢英线建成了4套轨道喂叶车和800平方米大蚕房,每批可养蚕20张;300平方米的自动上簇机,采用电动葫芦升降;6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可一次保鲜桑叶1万斤;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一次可育500张蚕种,一年纯收入不少于40万元。卢英线桑蚕养殖场里,处处显现出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在减少人工投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养蚕效益。
“只要技术过硬,不愁不赚钱。”成功的现代机械化养蚕技术让卢英线心里乐开了花,她确定种桑养蚕是一项能快速致富的项目。
目前,德保县共有桑园面积0.88万亩,其中今年新种桑园0.29万亩,投产面积0.47万亩。全县12个乡镇有800多户种桑养蚕,连片种植桑园面积30亩以上有25户,连片种植桑园面积100亩以上有2户。
是什么因素使农民对种桑养蚕热情高涨呢养蚕大户李海萍说,农民搞种养最怕两个:一是没技术,二是没销路。令当地农民欣喜的是,对于他们的担忧,德保县党委、政府想在了他们的前头,在推进种桑养蚕新产业过程中,该县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制定桑蚕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激励政策,引进龙头企业等,减轻新种植户的前期成本投入,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一是对养蚕户实施优惠补助政策,每年利用扶贫专项资金160万元,对种桑养蚕农户实施从桑苗、方格簇、肥料等方面进行补助。二是作出以保护价和按市场价格高不封顶的承诺,与种桑养蚕户签订收购蚕茧合同,有效保障种桑养蚕户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举办种桑养蚕户培训班、发放影碟等资料,派遣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小蚕共育户、桑蚕生产乡村进行技术指导,从桑苗种植管理一直到养蚕、收茧的各个技术环节,为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桑树和养殖蚕种的技术水平。
今年4月,该县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利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为德保蚕业总体规划、蚕种资源、桑苗新品种推广、茧丝绸产品加工、蚕业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服务、项目开发等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德保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科研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并做好相关服务。这次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德保桑蚕产业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意义。 □岑秀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丹县]农业示范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2014年以来,南丹县依托巴平万亩梯田生态自然景观,全力开展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引企建园,成功打造以巴平生态米为主导产业,以红阳猕猴桃、花卉观赏园为辅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带动当地119户贫困户通过参与式融合发展。目前 【详细】
[都安县]发展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不断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大法宝,发挥旅游业带动效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详细】
[覃塘区]大力发展富硒产业 打造6个富硒品牌
近日,贵港市覃塘区富伟茶叶有机肥生产基地,漫山遍野一片绿海,采茶工人正在麻利地采摘春茶。基地负责人覃富伟说,每天都有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做日工,收入100元以上,平时还可顾家。 【详细】
[覃塘区]大力发展富硒产业 打造6个富硒品牌
近日,贵港市覃塘区富伟茶叶有机肥生产基地,漫山遍野一片绿海,采茶工人正在麻利地采摘春茶。基地负责人覃富伟说,每天都有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做日工,收入100元以上,平时还可顾家。 【详细】
“每天售出20万个罗汉果”——桂林高新七星区发展电商助力产业升级
5月12-15日,2016年广西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桂林网购节成功举办,共有300多家企业参展,并邀请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慧聪网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高层出席,共同讨论电商发展新趋势,分享传统企业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