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李振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广西共有4个小镇入选,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榜上有名。莲花这个“月柿小镇”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它是如何“艳压群芳”的记者进行了一番探寻。

  1 以人为本传承特色

  莲花镇在恭城南面,距县城13公里。东与贺州市钟山县接壤,南与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为邻,西邻平乐县二塘镇,北接本县的平安乡,是“两市三县之交”的重点镇区。镇内二级路直达高铁站和高速路口,集镇距桂梧高速同安出入口20公里,距恭城高铁站15公里,正在规划建设的天蛾至富川二级路也将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的交通运输网络。

  莲花镇门等、矮寨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瑶、壮、汉等多民族在此聚居。区位的优势、便捷的交通,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莲花镇朗山、高桂、凤岩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岩老村、东寨等5个村屯为广西传统村落。朗山古民居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古民居基本保存完好,房屋座座相连,由严整的内巷道相沟通,顺山而建的房子逐级抬高,寓意“步步登高”。传统村落里的民居为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民俗民风独具特色。

  现在,莲花镇在房屋风貌设计、管控上,按照“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要求,注重保留村落原有建筑风格,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留住瑶乡“美丽乡愁”。2014年以来,莲花镇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要求,对部分街区及公路沿线房屋实施风貌改造,在建筑风格上融入“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元素,全镇面貌焕然一新,民族风貌凸显,生态特色鲜明。2015年,莲花镇抢抓广西乡土建设试点机遇,引导村民采用本土材料,聘请本地“土建筑师”,运用本土工艺,对莲花镇门等、矮寨屯进行乡土化改造,保留和传承了村落原有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彰显了“莲花九甲”乡村特色。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充分发挥本土居民的积极性,是莲花镇的“法宝”之一。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恭城作为试点,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县域乡村技术规划。矮寨村作为村屯规划改革试点,创新规划理念,让村民充分参与村屯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增强了群众维护规划的自觉性。

  2 立足“三农”创新发展

  “莲花镇下辖莲花居委会和23个行政村,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0元。”10月27日,莲花镇党委书记江选文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莲花镇主要以月柿生产、加工、销售为主,月柿年产量20万吨,占全县月柿产量的62%。”

  莲花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对月柿的品质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据介绍,近年来莲花镇新建1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5个,建成4个面积2000亩的月柿果实蝇综合防控示范样板点。

  产业链方面,也不仅仅是传统的鲜果、柿饼,在月柿产品研发上,恭城已开发出脆柿、果脯、柿馅饼、柿叶茶、柿果酒等系列产品。

  销售方面,莲花镇成了月柿的销售中心。每年的8-12月是月柿销售旺季,全国各地的客商都聚集到莲花镇来定点收购。为此,莲花镇建立了用IC卡管理的水果销售示范点,加大水果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拓宽水果销售渠道。如今,莲花镇有物流网点40余个,运输线路遍及全国各地,年运输月柿12万吨。同时,莲花镇新建了月柿水果交易市场,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市场整合,形成规范化管理,为果农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为果商提供一个良好的货源平台。

  月柿的活跃交易,形成了莲花集镇、势江村两大月柿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额达3亿元,甚至在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恭城因而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

  如何让美丽小镇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有机体,而不仅仅是一道风景

  莲花镇的做法是——立足“三农”,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让农民有稳定多元的收入渠道在“家门口”致富,实现就地城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以月柿种植为支柱的生态农业经济,让广大农民有稳定的农业收入,全镇90%以上的农民因此增收致富;二是大力发展水果加工销售产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获得增收;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让部分农民增加来自旅游业的非农收入。

  以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动恭城月柿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通过鼓励土地流转,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使恭城月柿步入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莲花镇的月柿产业化之路灵动而有活力。

  3 成功经验可复制推广

  “月柿小镇”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先天的地理位置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2015年11月5日,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恭城成功召开,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莲花镇红岩村、门等(矮寨)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以莲花镇为代表的恭城在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的基础上,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介绍,三年来,莲花镇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2015年,投入资金8100多万元,对莲花“九甲”一带7个行政村公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以及1900多户房屋进行乡土化改造。

  此外,恭城投资5300多万元,笔山至孔里、里陂至高桂(莲花段)、马湾至蒲源、河口至黄泥岗、大拱至坪冲等制约发展“瓶颈”的公路全部完成了硬化工程;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00多万元,累计改扩建(硬化)村屯道路223条123.4公里;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街道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扩建工程也已完成……莲花镇被列为广西“百镇建设”示范工程。

  红岩、门等(矮寨)的成功做法实现了“成效看得见、成果摸得着、经验带得走”的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结束至今,共有全国各地的200多批上万人次到现场点参观学习。

  已经小有名气的莲花镇,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2017-2018年,莲花镇将全面开展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月柿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为莲花镇特色小镇建设奠定基础。”恭城县委书记邓晓强介绍说,“到2020年,莲花镇将打造成生命、生活、生产、生态相融合的‘两区一典范’(月柿产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乡土风貌建设典范)宜居宜游宜商生态型特色强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