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 侠 蓝艳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忻城讯(记者 罗 侠 通讯员 蓝艳青)“能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以前想都不敢想。”忻城县城关镇泮水村贫困户苏树富变身“上班族”,不久前弃用了自行车,开着新买的电动车往返家和薰衣草庄园,“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每月去庄园务工不到20天就能挣1600多元。”

  忻城有“七分石头三分土”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人口43万,贫困人口仍有8万多,贫困发生率接近20%。

  苏树富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忻城四大扶贫项目的深入实施。“种10万亩百香果、育10万头肥牛,发展优质种养产业,种金银花、植薰衣草发展旅游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管齐下’推进脱贫攻坚。”县委书记谢大研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带动增收工程,探索“党员+”扶贫模式,今年9个贫困村的2万多名贫困村民要和苏树富一样走上脱贫致富路。前三季度,该县接待游客256.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旅游总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2.4%。

  两个“十万”促增收

  “忻城的百香果大又甜,个个均匀漂亮。”10月3日,在欧洞乡举办忻城百香果活动,游客赞不绝口。

  这两年,该县把重点培育发展10万亩百香果种植项目和10万头育肥牛养殖项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农民种果也有奖励,太好了。”欧洞乡永合村高椅屯农民蓝华仁获百香果种植王比赛第一名,领到1650元奖金。

  为调动农民种百香果积极性,今年该县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免费提供果苗、水泥杆、铁线以及贷款贴息,每亩补助1500元。同时,引进百香果加工企业,确保每公斤收购价不低于2.6元。今年,全县新种百香果1.5万亩,其中贫困户1493户种植5348亩,预计人均增收820元。

  为解决产业扶贫过程中的技术和人才瓶颈问题,忻城县还与浙江大学合作,将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院校技术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模式,投资2亿元扶持农业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建立浙大忻城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打造“农旅电”为一体产业扶贫中心,发展万亩百香果生态循环经济项目,建立“产、学、研”的合作体系,创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实现“科技示范、技术服务、带动发展”为一体的目标。

  该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育肥牛项目,在册贫困户养牛每户补助3000元。实施金融扶贫工程,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5万元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

  樊国荣是古蓬镇枝林村板林屯农民,听说政府扶持农户养肥牛,他第一个与那黑浪昌生态合作社签订养牛合作协议。如今,该县推广的“公司+基地+贫困户”“企业和养殖大户合作,贫困农户以信贷资金的形式入股”方式助脱贫的企业或合作社25个,肉牛养殖2万多头。

  以花为媒带旅游

  “到忻城看花去!”如今,鲜花已成为忻城县一张名片。

  每年4月,红渡镇、北更乡、遂意乡等地漫山遍野盛开金银花。北更乡加勤屯贫困村民蓝同盛说:“今年金银花价格高,一公斤鲜花卖到14元,年收入1.5万元。”

  据了解,忻城是全国获得地理标志三个金银花品种之一。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鲜花1.8万多吨,852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66元。许多农民建起了“金银花楼”。

  以花为媒,该县通过实施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增收工程。

  国家4A级景区的薰衣草庄园原是荒山土坡,村民习惯种植玉米。如今,玉米变鲜花,村民也乐开了花。“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薰衣草庄园打工,收入稳定,准备在县城买房迎娶儿媳妇。”范团村贫困户韦建元说。

  “我们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比例占景区劳务人员的30%以上。”薰衣草庄园负责人廖江历说,庄园周边有贫困家庭近800户。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化身景区园丁,农闲时种花锄草,或在景区卖自家的玉米、桑葚等土特产,日子过得日渐红火。

  在薰衣草庄园的辐射带动下,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发展迅速。马泗乡蓝莓生态园、大塘镇三寨沟、城关镇内城农庄成为有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建成了12个特色产业农业示范园,百香果节、薰衣草节、桑蚕节等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接连举办,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该县旅游局局长黄慧芬介绍,仅薰衣草庄园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小微”项目发展,增加就业5000多人。

  “N+”模式效果显

  无论是百香果、育肥牛,还是金银花、薰衣草,农副产品数量成倍增长,如何将这些产品销得出去、获利更多“领头羊”和销售平台是关键。忻城通过“互联网+”“党员+”等“N+”扶贫模式,探索解决这一瓶颈。

  忻城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党员+”模式,即党员+合作社、党员+服务队、党员+贫困户。目前,党员牵头成立合作社40多家,引领群众成立合作社160多家,新增种养合作社数量排来宾市第一。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搭建产品营销平台。目前,该县已与阿里巴巴、京东签订农村电商合作项目,并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800多人通过电商培训、考试,建立了36个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古蓬镇党委书记石立平说:“上半年,龙利村淘宝服务站就卖了3000多公斤土面条、土红糖、土鸭蛋,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9万元。”

  “发展农村电商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我们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做活‘互联网+’文章,通过线上销售带动线下发展。”县长李朝晖说,“我们打算用两年时间建立150个村淘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功能,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创业梦、致富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饭否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