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唐正芳 梁泽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梁泽义)桂平市现代粮食产业综合示范区位于石龙镇新村、厚禄乡延寿村,建设面积核心区1万亩、拓展区3万亩、辐射区5万亩。

  2016年,桂平市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示范区以农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平台,以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为契机,开展良种引进、标准化生产、节水灌溉、稻草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提高特优良种覆盖率,全力打造具有桂东南特色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该示范区最大的亮点是,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背景下,着力探索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社会化生产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把农业企业作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探索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两种经营模式。

  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标准,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桂平市现代粮食产业综合示范区围绕这“五化”精心打造,致力在“新”“高”“强”“快”“美”上下功夫,如今,一幅现代农业发展壮丽画卷,正在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上徐徐展开。

  关键词:经营主体新

  主要表现为经营组织化+经营规模化

  镜头:11月20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示范区内永和米业公司的车间机声轰鸣,这里正在烘干秋收的晚稻。碰上阴雨天气,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稻谷发霉了。

  亮点:示范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创新思路,摸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经营体制,确定了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永和米业公司、厚禄乡绿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延寿阳光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示范区的建设主体,开展“五统一”的产业化经营。在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成立了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各种类型的服务组织,确定了“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两种经营模式,为示范区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

  经营组织化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内的土地流转,目前永和、富盛、国松、绿色田园、佳展、永合等6个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面积就有7400多亩。随着土地流转的面积不断扩大,种粮大户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抛荒水田减少了,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示范区有规模较大的种粮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3家、粮食种植面积超30亩的农户达450多户。合作社周边的大户纷纷将自己拥有的机具带机加入合作社,随着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以永和米业公司的水稻基地为例,实现了育秧、种植、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其中育秧工厂年育秧能力覆盖水田1.5万亩,主要为周边村民提供高质量的早晚稻商品秧;稻谷烘干加工厂日产150吨的大米,直接为社员和周边地区大户提供生谷代烘干或加工服务,减少农户晒谷环节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表现在装备设施化+农田标准化

  镜头:韦振斌是示范区内石龙镇新村村民,种植水稻70亩,每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他指着脚上的新皮鞋笑着对笔者说:“见过穿皮鞋种田的农民吗有了这些农业机械,我们就可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了出来。”

  亮点:示范区的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比较高,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机下田”的田园格局。示范区创建以来,以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为契机,以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近年来,整合投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2500多万元,建设田间道路16公里、水渠20公里、电灌站1座,建设落田坡221个,田间沟渠、路网配套、电灌站建设等基本完成。

  示范区拥有7座投资7200多万元的标准化育秧工厂,配备了基质土间、浸种池、播种间、智能温控室、玻璃恒温室、炼秧场以及停车库、维修间、配件间。日产大田秧苗2万盘,每造可满足10万亩大田秧苗需要。自动化装置针对不同类型的稻种实施,从浸种到商品秧,全程防治病毒和基肥的精确配置。还建有工厂化育秧稻谷烘干中心4家、大米加工厂1家,日烘干稻谷480吨,现代化的谷仓可存储稻谷1万吨,使农民晒场不足稻谷怕潮的担心成为历史。

  每年农忙季节,便可看到1000多台大中小型现代化农机大展神威,其中插秧机400台、收割机75台、无人飞机5台、新式高效喷雾设备31台、其他机械300多台,从容应对示范区1万亩稻田育秧、耕地、插秧、植保、收割、运贮和谷物烘干的机械化过程。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超90%,使5600多农民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季节抢收抢种的艰苦劳作。2016年上半年,核心示范区内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5万亩。

  关键词:现代科技运用能力强

  主要表现为技术集成化+环境生态化

  镜头:早造5-6月、晚造9-10月,是无人飞机大显身手的时候。它们在宽阔的稻田上空盘旋飞翔,精准均匀地喷洒着农药,喷幅面大、工效高、防效好,将人们彻底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亮点:示范区现代科技运用能力比较强,特别是运用大棚温控、绿色防控等适用技术。2016年春,引进水稻优良品种23个,通过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与示范,农技人员及农民朋友可直观地综合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及其综合农艺性状的优劣,农技人员看禾推广品种、农民朋友看禾选用品种。通过稻谷考种、镜头测产,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优良新水稻品种作为今后主推品种,推进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从而有力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科技保障方面,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每年带来近10个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并进行秸杆腐熟生产有机肥、统防统治等课题研究、实践。其中拥有统防统治机防队4支,机防队员72人;2014、2015年核心区发放秸杆腐熟剂、有机肥90多吨,覆盖3600亩水田;100亩油菜花和800亩的绿肥即将种下。

  示范区还推出“稻鸭共作”立体种养模式,即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将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当作饲料全部吃掉。同时鸭粪又是高效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

  下一步,结合桂平旅游优势,这里将致力于打造乡村农耕体验旅游5A级景区,引进家庭订单式全程可视化生产技术,增添示范区的生命力与活力,为增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人口早日脱贫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快

  主要表现为农民职业化

  镜头:2015年5月,当时27岁的石龙镇新村村支书杨伟参加广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水稻机械插秧育秧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

  亮点:2015年,桂平市成为广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县,该市认定的185名新型职业农民也成为广西首批拿到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近两年来,示范区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50人,为现代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使农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增速也在加快。

  杨伟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更加坚定了通过发展水稻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念。他与父亲杨礼忠牵头成立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形式,为社员提供水稻的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优质服务。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26户,承包土地2000多亩,订单面积8000多亩。

  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示范区内平均每亩农田增产稻谷25公斤、降低成本99元;农民每亩增收180元左右。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辐射区、所在乡镇人均纯收入分别高出10%、16%、21%。当地老百姓说,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种田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这样高产高效高收入。

  冬闲田利用也是示范区的一大特色,育秧中心除早、晚季育秧期外,每年有10个月的闲置期,示范区组织农民在这段时期繁育瓜、豆、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充分拓展农业的附加值。

  关键词:生态乡村美

  主要表现为布局合理化+环境生态化

  镜头:今年10月初,核心区68户农户完成了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白墙蓝顶,配着遍野金黄的秋季景观,成为乡村田园风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令人心旷神怡;而鱼塘边的风景亭也同时完工,为来这里进行乡村游的游客垂钓提供休闲憩息之地。

  亮点:示范区优先贯彻执行贵港市《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措施》中的扶持政策措施,整合农业、农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林业、移民等有关支持农业生产和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投入2263.65万元,先后实施“千亿斤”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乡镇公路建设、“一事一议”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等,修建了多条田间道路、乡村公路,并实现亮化、绿化。

  目前,农耕展馆、观光长廊、垂钓小区、示范区门楼标志、示范区新村旧房屋风貌改造、沿路美化、绿化、路灯安装、观光道路硬化等配套项目,布局合理,又突显地方特色,初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规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饭否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