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月10日,象州县六道村村民黄文彬要买化肥和农药,他掏出手机点开“欢村购”APP选了500元的农资,下午货物就送到家里。

  “这比上街买少花100多元,真是方便!”黄文彬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后说,“以前想网购但商家嫌远不愿送,现在我们买东西和城里一样便捷。”

  “放下镰刀,拿起鼠标”,这是象州县农村近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如何更好地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各级党政领导的‘我要干’与群众的‘我愿干’有机结合,催生了象州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县长罗君钰说。

  据悉,象州县电子商务中心自去年10月推出乡土电商“欢村购”以来,全县已有超过两万农民下载手机APP并注册,4000多名农民在平台上购买农资和日用品800多万元,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170多万元。

  打造农村电商“乡土模式”

  “农村分布零散、物流运输总量少,造成配送成本高。农村物流配送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象州县电子商务中心“欢村购”创始人黄小龙,近年来一直谋划做电子商务,他曾经迷惘过。

  “做电商平台,最重要的是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难题。”多次带队去浙江、北京、深圳等考察电商发展的黄小龙,决定自己打造符合农村实际的电商平台。

  围绕以农民为中心,“欢村购”团队开发出自己的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建立了自身的网络购销体系、服务体系,利用网络把农民和市场、农民和农技人员、农民和用工大户联系在一起,不仅打通农民网购的“最后一公里”,还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服务、农民务工等问题。

  此外,该平台辐射影响县内贫困户超4000户,为1000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计划3年内带动3000户贫困户脱贫。寺村镇六道村贫困户黄建平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资5万元加盟成为村级代购点,在其配送范围内,有客户购买产品即可获得5%收入,同时送货另有收入,年底分红5000元。

  解决农民“贵买贱卖”难题

  “这么多玉米,怎么卖呢”去年底,百丈乡老覃等农户种植了大量玉米,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的玉米没人来收购。

  不知所措时,有村民建议他放网上试试,老覃于是在“欢村购”发布了信息,没想到第二天南宁一家公司就按1.5元/斤的价格把1万多斤的玉米全部收购了。

  黄小龙研究发现,购物难、购物贵和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农民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欢村购”专门设置了“农民买”和“农民卖”两大功能。

  “农民买”即是农民通过“欢村购”平台购物。平台引进100多家农资厂家进驻,缩短了农资到农民的中间环节,价格比传统渠道便宜10%-15%。同时为每个村级代购点配备三轮车,保证农资24小时配送到位。

  “农民卖”通过大宗物流解决农民的大量鲜活农产品销售难题。目前和北京、广州、长沙、江门、深圳等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供货协议,农民可通过电商中心发布产品,销售公司则发布需求订单,从而形成生产对接销售的电商社区。

  由于缩短了中间环节,当地农产品销售价格得到提高。如年初妙皇乡思高村的百香果喜获丰收,但客商到地头收购价为4元/公斤,后来村民们放到“欢村购”,价格涨到8元/公斤。寺村镇六道村种植了200多亩酿酒葡萄,传统销售渠道4元/公斤,后来葡萄进驻“欢村购”,7元/公斤仍然供不应求。

  舞动大数据“无形之手”

  “我们打造乡土电商平台的最终目的不是降低农民多少生产成本、销售多少农产品,而是要在后台生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各种交易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农民生产,从而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象州县经贸局负责人说。

  目前,象州正在大力建设三大平台:

  农业订单技术发布平台。农民和农业销售公司在平台发布信息,实现一个生产对接销售的电商社区。同时,电商中心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农民接收课程表学习新技术。

  产品价格预估分析平台。农资、农产品的交易会在电商后台留下数据记录,将每月、每年的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分析后会知道哪些产品丰收、哪些产品减产,从而提前预测市场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农产品上市时间、控制种植面积等保障农民收益。

  劳力资源培训就业平台。在APP上设立人才需求板块,针对需求提供各种劳动力资源的解决方案。同时失业人群、贫困人群,通过电商中心的培训,可以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据统计,去年象州网购人数8万多人,占全县人口21%,电商企业25家,发展个体网店49家,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9个、首批村级服务点87个,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