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一大早,苍梧县京南镇太平村贫困户于学健就起床了,因为他要赶去村委领分红和猪肉。人逢喜事心情爽,他见人就笑呵呵。和于学健一样,村上的所有贫困户一大早也来到了村委,顿时村委热闹了起来,问候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当天,苍梧县京南镇太平村“发宝”养殖专业合作社向村里所有贫困户发放第一次红利。
从3月8日至4月14日,该社把养猪场的1800头猪卖出。按照股权比例,18户贫困户每户分到了5000元和5公斤猪肉,4户特殊贫困户各分到2000元和5公斤猪肉。
太平村是一个“老贫困村”。去年初,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5人,这些贫困户多种困难叠加、自我发展能力极差,上一年人均纯收入仅2030元,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如何让这21户55人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太平村积极与龙头企业对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苍梧县委书记林树锋介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方式,即党支部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劳动力投入、小额信贷投入、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提供技术等支持的“太平模式”,效果显著。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6561元,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
如今,“太平模式”已在苍梧县的其他农村推广。
合作社如何“建”——盘活资金
“找对路子,贫困户有了奔头。”太平村村委会主任于光宝乐呵呵地说。
太平村毗邻桂江,淡水资源和山地资源丰富,村里有集体山地1600亩。为实现脱贫,当地党委、政府多次调研,经与村民商讨,一致决定发展养殖业。
去年6月,村里的15名党员和3名经济能人发起并成立了太平村“发宝”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久,村里的17户贫困户,以及隔壁大岸村1户贫困户先后加入。
“18户贫困户每户通过贴息贷款3万元,入股合作社,长期享有合作社收益。”京南镇镇长陈胤宇介绍,除了政府产业扶贫资金,挂钩帮扶单位支持,以及经济能人入股外,还积极发动贫困户,让他们利用贴息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
最终,在各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建成了生猪养殖场,并与该县养殖龙头企业——梧州通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记者点评】太平扶贫养猪场的建设,体现了党员在村事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也是合作社顺利建立的关键。养猪场的建设,撬动各方的支持和资金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太平村脱贫帮困“造血”机制的建立。
猪场如何“管”——激发动能
养猪场建好了如何管理如何激发大家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合作社和通达公司各司其职。”陈胤宇介绍,日常管理由合作社负责,通达公司提供猪苗、饲料、技术、销售等服务,并在生猪出栏后,向合作社支付养殖服务报酬。
“有偿服务能确保社员收益。”陈胤宇介绍,社员通过提供养殖服务,从通达公司领取服务报酬。如通达公司按每市斤0.5元的标准向合作社支付养殖服务报酬,以肉猪出栏时230市斤计算,每头猪的养殖服务费用不低于115元。
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通达公司还设立绩效奖励,即如果肉猪的市场收购价高于7.35元/市斤,每提高1元,就多支付0.2元/市斤作为服务报酬。
目前,养猪场占地面积10亩,年出栏4000头生猪,产值800万元,剔除水电、人工等费用,合作社可获取养殖服务报酬40多万元。
与龙头企业合作,还带来了现代化管理。经过培训,养殖场存栏2000头生猪,仅需要两名工人就能“搞掂”。
【记者点评】“太平模式”是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尝试,推行合作社管理新机制,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了发展生产的新动能。 (下转第二版)
收益如何“分”——科学分配
猪场有了科学的管理,收益如何实现
“为确保各方收益,我们实行了股份制管理。”于光宝介绍,太平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股东36人,其中贫困户18户、经济能人18人。按照2万元/股的标准,共确定股份45股。其中,18户贫困户每户持股1.5股,18位经济能人每人持股1股。
合作社采用“1+3+6”的模式进行分红,即村集体留存发展基金占一成、经济能人占三成、贫困户占六成,既确保贫困户收入长期稳定,村集体经济收益也能有所增加。
另外4户特殊人群,合作社实行差异化帮扶,每年从贫困户和经济能人的收益占比中拿出10%作为“干股”,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给4户贫困户。两户孤儿享受分红至18岁,若继续读书,分红可直至毕业。两户80岁以上老人则享受至去世。
“不仅科学进行了分配,还留存了收益给村里全面发展。”陈胤宇介绍,根据“1+3+6”的分红模式,如按以上最低每年40万元养殖服务收益计算,18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2万元,4户特殊贫困户每年增收0.9万元,村集体经济也可以每年获取4万元的收益。
【记者点评】通过对养殖场收益的科学分配,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收益的重新分配充分考虑了差异化需求,让特殊人群利益均沾。
市场如何“控”——保稳增收
生猪受市场影响很大,随时都有亏本的风险。太平村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养殖生猪的风险。
通达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合作方,公司给每头猪上了“疫病”保险,一旦出现疫病死亡,保险公司按生猪重量来赔偿。
为了避免“价贱伤农”,通达公司还设置了不低于7元/市斤的“保底”收购价格。
同时,还建立分析预警机制,严格遵循 “猪周期”规律,当猪价出现下跌,公司适当降低肉猪出栏的重量,加快母猪更新力度,降低成本,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
“在生猪养殖的示范带动下,太平村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陈胤宇介绍,以前太平村各家各户进行分散性养殖生猪、鱼、鸭等,现在利用合作社延伸发展蛋鸭、淡水鱼养殖及中草药种植等规模产业,力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正是在‘太平模式’驱动下,实现了太平村脱贫摘帽。”林树锋称,“太平模式”确保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不反弹,已在苍梧县其他农村推广。
【记者点评】太平村以扶贫养猪场为支点,撬动其他行业延伸发展,同时还不忘把产业扶贫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了脱贫不反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苍梧县]今年计划易地扶贫搬迁2200人
近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印发了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今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全县9个镇,总规模2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164人(包含去年已实施的 233人),同步搬迁对象36人。 【详细】
我区建设三个“超市”助推产业扶贫
4月24日,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着力建设“三个超市”,即“项目超市”“企业超市”“专家超市”,助推产业扶贫。 【详细】
彭晓春:以循环经济引领“铝二次创业” 以产业扶贫创造“带不走的财富”
4月24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深入德保县调研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彭晓春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包装策划好项目,引导和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配套产业,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详细】
[蒙山县]汉豪乡抓春季生态灵芝种植促产业扶贫
4月中旬以来,在广西蒙山县汉豪乡金垌村六蒙组的生态灵芝种植基地里,10多名群众在该村青年党员、生态灵芝种植户欧庭武的指导下,将成功培育的生态灵芝菌种的木端移植至林下山地种植,以拓宽增收的渠道。 【详细】
[合山市]“三同”推动产业富民
4月10日,合山市启动巩固脱贫攻坚战果“三同”活动,活动以“同学政策惠民”“同谋新路助民”“同兴产业富民”为主要内容,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富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