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5日 来源:南丹县委宣传部 作者:田世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月11日上午9点,在南丹县芒场镇下街屯“侠客客栈”里,经营者李运强一家正忙着准备时令野菜和自制的农家特色菜,等待客人的光临。“正值荷花开放季节,周末每天要接待四五桌游客。”李运强告诉笔者。

  据悉,下街屯乡村旅游区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格桑花、荷花、向日葵等花卉,建有农家乐8家,带动15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90人。2016年,该屯参与旅游业经营的农户实现年人均收入9271元。

  下街屯只是一个缩影。南丹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田园风光秀美多姿,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全年平均气温16.9℃,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古朴神秘的白裤瑶民俗文化。今年1月—5月,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96%,实现旅游消费11.24亿元,同比增长26.95%。

  然而,该县近年来仍然面临着山区群众贫困程度深、收入单一等现实问题。全县共有“十三五”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568户36115人。

  如何把生态、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转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让广大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成为摆在该县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建立和拓展“旅游+扶贫”模式,盘活南丹优势资源,把贫困户融入旅游发展中来,在政策鼓励、产业开发和利益共享、激发贫困户创业等方面打好‘组合拳’,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长效发展。”今年初,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提出了南丹以发展旅游业推动脱贫攻坚的思路与对策。

  思路决定出路。南丹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积极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引导有资源条件的贫困村屯和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中,通过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吸纳就业、鼓励创业和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推动扶贫与旅游有机融合,让群众依靠绿水青山吃上旅游饭、摘掉贫困帽。

  “要在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路子上做文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接待条件,推广发展‘农家乐’,带动群众致富。”县长覃康平在该县城关镇莲花村指导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说。

  强化产业融合。该县注重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在抓好绿色巴平米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巴平独特的梯田风光,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的乡土“节、会”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农耕文化与休闲观光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一产与三产的有效联动。

  该县抢抓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十百千”示范工程机遇,抓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屯)创建,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开发一批集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农特旅游商品,实现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创新发展模式。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能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广大农户参与其中。目前,该县“农业产业+农业观光+科技示范+农舍服务”、“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养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还提高了村民的就业创业率。

  据悉,该县目前已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五星、四星、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星级农家乐18家。直接带动984户贫困户,4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年人均增收1600多元。(田世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