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丽萍 李志雄 杨侃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左图:大仁村万亩梨园。 右上图: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主战场遗址—枫树脚。 右下图:莲溪庐度假村。

  千家洞溶洞景观。

  编者按

  位于广西东北部的灌阳县,历史悠久,是瑶族文化发祥地千家洞所在地,也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斗过的地方。该县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76.71%,位居广西前列,是有名的雪梨之乡、黑李之乡、大红薯之乡,还是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

  资源丰富的灌阳县,第二三产业并不发达,曾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8年,灌阳县抓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会,举全县之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红古绿”融合发展战略,开发红色资源,做活古迹文章,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后发展地区的全域旅游赶超跨越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9年,灌阳县全县脱贫摘帽。

  去年11月,灌阳县被自治区授予“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大桂林旅游圈的一颗新星。今年以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该县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发展。一季度该县接待旅游总人数85.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7.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19%、201.52%,旅游发展新动能效应明显,后劲十足。

  1做强红色旅游

  “请同学们排好队,有序进场参观。”5月2日,来自湖南的一群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进入灌阳县红色旅游目的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参观学习。据统计,“五一”假期,该纪念园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成为灌阳县旅游人气最旺的景点。

  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先后3次经过灌阳,足迹遍及该县的5个乡镇共400多个村屯,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遗迹遗址。

  在“创全”工作中,灌阳县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旅游发展重点,推进“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系列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旅游接待综合能力。2019年,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该县针对分布在各处的红色景点,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确立了红色旅游的“三主”模式:即以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以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为主题,以新圩阻击战枫树脚红色文化项目、杨柳井红色旅游新村、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为主推,形成灌阳红色旅游“串珠成链”的发展新格局。

  红色旅游的兴起,有力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去年灌阳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22.59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30.11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12.04亿元,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占总接待人数的80%。红色旅游已成为灌阳旅游的拳头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

  2激活人文古迹

  从灌阳县城往西北方向行进7.5公里,便来到了世界瑶族文化发祥地——千家洞。唐朝时期,这里便居住着12姓瑶民,他们在远离尘世的地方繁衍生息,仅靠一个山洞与外界相通,后来发展到一千多户人家,“千家洞”名字由此而来。

  千家洞不仅有着异彩纷呈的瑶族历史人文,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溶洞奇观,盘王古洞和盘王密洞是承载千家洞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秘境,被游客称为“亚洲第一水洞”。长期以来,“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困扰着千家洞景区的发展。

  2018年以来,灌阳县引入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全力创建千家洞文旅度假区。经过努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景观、住宿和餐饮等配套设施全面升级,建设了五星级标准的度假酒店、国学养生堂和文化馆等高端设施。去年10月,千家洞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绝佳的溶洞景观,还可以游览体验盘王古寨、瑶山猎场、盘王飞索、盘王漂流、盘王山浴和洞浴等项目,惊险刺激又新奇。”5月3日,慕名到景区游玩的广东游客黄先生啧啧称赞。

  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同比增长216.32%,门票收入56.69万元,同比增长40%。

  “千家洞景区是灌阳坚持‘古绿’结合,推动传统景区提档升级的典范。”灌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人士介绍,几年来,灌阳成功打造了2个国家4A级景区、6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3共享非遗魅力

  3月20日,2021年灌阳“二月八”农具节盛大开幕,吸引成百上千的商家设店摆摊,当地百姓和外地游客前来买农具、尝美食……活动现场人潮涌动,十分壮观。

  灌阳县“二月八”农具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为迎接春耕而举办的传统节日。以前的农具节仅是农产品交易会,进入全域旅游发展时期,灌阳县因势利导,把农具节作为民俗节庆来打造,成为展示当地瑶族文化、农具文化、茶食文化等特色资源的载体。

  几年来,农具节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当地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今年“二月八”活动期间,灌阳县共接待旅客18.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19亿元。

  桂剧是灌阳县的另一张文化名片。在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灌阳县荣获“中国桂剧之乡”殊荣。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桂剧已成为灌阳人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哼唱的曲调。

  与此同时,该县还将桂剧纳入旅游演艺进行开发。在当地举办的春晚、二月八农具节、“六月六雪梨黑李节”、国庆节等大型文艺演出中,桂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新街江口村等传统村落均设有专门的桂戏演出老戏台,有专业演出团队。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桂剧的传承和发展,创作一批与时代生活相适应的好作品,将桂剧表演作为旅游景区常态化演出,持续打响‘梨园赏桂剧、瑶乡红灌阳’品牌。”灌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特色体育+旅游”是近年来灌阳县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该县致力打造“红色灌阳·户外胜地”特色旅游品牌,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广西青少年(篮球、网球)锦标赛等节事活动推陈出新,好戏连台,灌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4培育特色饮食

  “以前只知道恭城的油茶好喝,今天喝了灌阳的油茶,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喝了还想喝……”“五一”期间,灌阳的油茶店成为网红打卡地,众多外地游客喝着热气腾腾的油茶,开心不已。

  在灌阳,制作油茶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县内出土的青铜器“凫首”可以考究,灌阳很早就有“茶锅”。瑶族先民劳动之余,或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用当地的茶树叶热炒,再配以其它佐料,加山泉水煮开来喝。经过代代相传,如今灌阳的制茶工艺已相当纯熟,油茶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也是游客到灌阳必吃的小吃之一。

  近年来,灌阳县对灌阳油茶制作技艺加强了研究和保护。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积极申报,《灌阳瑶族油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油茶和十大碗等饮食产业发展,创新思路,加强扶持,出台《灌阳地方饮食文化之灌阳油茶灌阳十大碗扶持暂行办法》,对在全区各设区市开办灌阳油茶的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目前,灌阳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市新培育了27家灌阳油茶旗舰店,分布在县外的灌阳油茶店已有200多家,下一步,该县还将培育10—20家灌阳油茶、灌阳十大碗的餐饮旗舰店。

  “除了灌阳油茶、灌阳十大碗外,灌阳红薯粉、灌阳雪梨等美食也是我县的特色饮食品牌。”灌阳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广发展灌阳特色饮食,藉此提升灌阳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拉动消费。

  5推动文旅兴村

  “莲溪庐度假村风景独好,感觉像到了世外桃源,所以我们特意来这里取景拍婚纱照。”5月2号,一对从广东过来休闲度假的新婚夫妇说。据统计,“五一”期间,该度假村接待游客人数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

  莲溪庐度假村位于灌阳县文市镇,当地是石灰岩分布地区,有许多地下暗河和泉眼,溪流众多。在“创全”期间,度假村便以溪流、水域为特色,整体布局规划,重点建设了流水别墅、月光花园、窑洞酒店、木屋客房、莲溪餐厅等特色建筑,建成了集现代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水上游乐、生态养生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度假村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一大批村民脱贫致富。村民普遍将农产品放在度假村进行售卖,产品销量不断扩大。“我们的特色农产品价格实惠、口感好、质量优,不少游客对红薯粉、雪梨、李子赞不绝口。游客多了,我们收入也高起来了。”当地村民纷纷表示。

  灌阳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雪梨、黑李、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目前已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示范区。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灌阳县依托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不少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当前,灌阳县正加大农文旅融合力度,大力整合特色农业、绿色生态、民俗风情、古村古迹等资源,打造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奏响“文旅兴村”的进行曲!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