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讯(通讯员伍碧飞 易连锡 文/摄)目前正值水稻收获季节。7月29日,在临桂区四塘镇老骆家村稻田里,只见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碌,吞吐着稻穗,割稻秆、脱粒、稻谷入袋一气呵成,一亩水稻15分钟左右就收割完成。收割机的大量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大大加快了夏季“双抢”进程。在这支收割队伍里,有许多人来自河南省汝南县三桥乡贺屯村兄弟久保田服务队,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现代稻客”。
跨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正在临桂区四塘镇老骆家村收割稻谷。
近年来,临桂区四塘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广大农民从事一、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同时也使得“双抢”季节劳动力相对短缺。据统计,今年四塘镇水稻春播面积就达3.5万亩。来自河南的这些队员大多体力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稻客的存在缓解了四塘镇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备受农民青睐。当地农民不仅可以在外潇洒挣钱,稻客们也增加自己的收入,实现了“双赢”。
“3、4月份我们在家乡河南收割完小麦,便带着联合收割机和不能少的被褥,走南闯北收割小麦、稻谷。”队长黄庚生说。
因产粮区成熟差异性,一般从东往西逐渐成熟,所以稻客们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他们的共同点是成群结队,其中有兄弟同行、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来到产粮区,替人收粮。河南省汝南县三桥乡贺屯村兄弟久保田服务队2009年成立,目前拥有收割机100多台,队员200多人。在这支队伍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贺笑华和吴俊峰夫妻档。贺笑华作为农机手在外不停地忙作业,妻子吴俊峰帮干些煮饭之类的后勤工作。每当吃晚饭时,他们和朋友时不时闲聊着,好不快乐。
他们衣着简陋,头发蓬乱,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袒着黝黑的胸脯,脸却是笑着的。定格了,就是一幅黑白的版画。他们生活简单,只要是晴好的天气,一般都会外出做工,干完活又要寻找别的雇主。碰上没有事做时,他们就会把载货车拉到各村做广告,在那里等待雇主。他们收割每亩收取100元,领到工钱以后仍然很节省,除必须花费外是不会动用工钱的。晚上他们有的露宿在菜市场的大棚下,有的住在空置的铺面里和村镇一些屋檐下。附近的村民也尽量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向他们提供饮用水、电器充电之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桂林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推进临桂新区建设
目前,临桂新区已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突破口。为了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桂林市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用于临苏经济带和临桂新区核心区两大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100亿元的项目投资中,桂林市将筹集资本金20亿元,农发行发放贷款80亿元,其中第一期贷款38亿 【详细】
[临桂区]“四板斧”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今年以来,桂林市临桂区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为契机,在“节地”“生地”“刨地”“增地”上下功夫,通过“四板斧”着力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土地浪费、违法占地等问题,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