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茶园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大茶园冬季管理力度可以显著奠定翌年春茶的产量与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使茶叶提早上市,增加种茶户的收入,强化市场竞争力。茶园冬管的关键在保树、保叶、保冬芽,务必做到树体健壮、抗逆性强,正常叶片不脱落,叶片浓绿,冬芽不受冻、不受病虫为害,为明年早萌芽、早采摘、早收益夯实基础。在持续低温多雨的湿冷冬季,茶园管理要注意以下两点。
低温防护
根茎部培土。当前正是越冬茶园翻耕、施基肥和封园的时机,要争分夺秒做好茶园深耕、重施有机肥和石硫合剂封园的工作。深耕应选择晴天或雨后园土略爽时开展,以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加大土壤的孔隙度。施肥量应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树龄、茶叶产量、耕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因园制宜、因茶制宜。经过耕翻和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的茶园,及早使用肥土培垫茶株根茎部至5~10厘米高,以起到抗寒防冻保温的作用。根茎部培土对于幼龄茶园特别重要,是确保幼龄茶园安全过冬、提升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注意对高山茶园极端天气预防,如有霜冻预报即时做好行间铺草覆盖、熏烟驱霜、塑料薄膜覆盖防霜以及增厚活土层和加强肥培管理等措施。
茶园覆盖。茶园覆盖分地面覆盖和茶丛面覆盖。地面覆盖材料有枯草、秸秆、草皮泥、糠壳等。据测定,地面行间铺草(肥)12厘米厚的茶园与不覆盖的对照茶园相比,其反差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另外,茶丛面覆盖是临时针对性的一种低温防护方式,即以预防霜冻或低温等冻害为主,可使夜间最低温度提高0.3~2℃,起到一定的抗寒保暖作用。覆盖材料有遮阳网、无纺布等,篷面覆盖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于严实,低温过后要及时揭开。
清园降墒
冬季气温低,茶园内的病虫害多集中隐匿在茶丛中越冬,便于集中消灭。冬季又是害虫、病菌抵抗力最弱的时期,而茶树行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均是害虫、病菌的藏身之处,此时做好清园封园工作,可以事半功倍地减少越冬病虫基数。但降雨丰沛的冬季对无机药剂的施用有冲刷、淋失等不良影响,且加剧冻害的发生发展,因此要注意用法。
冬季清园。石硫合剂是封园的理想药剂,该药不仅对害螨有良好的防效,而且对粉虱、蚧类和侵染性病害类均有较好的防效。广西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多种病虫草鼠螺滋生蔓延,因此在冬季须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时间上宜选择晴天露水干后的上午及傍晚时施药,喷洒时做到茶树上下、内外,叶片正面、背面以及地面的杂草都要喷施到位,以提高防治效果。封园时应注意,石硫合剂属强碱性药剂,最好单独使用,不能与有机磷、铜制剂等混用,以免失效。日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不能随意提高药液浓度,以防气温和浓度过高引发药害。
排渍降墒。投产茶园原本安排用石硫合剂封园的,要推迟至阴雨天气结束后天气放晴时再开展,以提高封园效果。对地势低洼特别是原山麓水田改植的茶园要注意清沟排水。茶苗圃育苗和新种无性系新品种茶园,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条件下,在扦插苗圃开沟排除积水,同时注意避免过度遮阴。新开发的茶园在阴雨天是种茶好时机,但注意在拔苗移栽时,尽量避免雨天拔苗,运输时避免重压导致叶片渍害脱落而影响成活率。
(茶灵)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昭平县故乡茶博园:“茶园”变“景区”
“随着昭平茶知名度越来越大,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故乡茶业公司的梁总告诉笔者,该公司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依托现有的生态有机茶园、有机茶加工厂和茶文化中心等具有旅游潜质的茶产业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旅游创意包装,从卖茶叶变身为卖 【详细】
贵州“私人订制”生态茶园吸引北京市民“当茶农”
“实现对客户的专属生态茶园私人定制化服务,意味着贵州茶不再只是农产品。”在北京老舍茶馆品尝贵州“绿宝石”新茶的市民黄可为说,“中国老百姓现在非常重视健康,贵州推出‘私人订制’专属生态茶园项目,既定位了黔茶市场,带来健康饮品,又实现自我升级,引领时尚生 【详细】
全国生态茶园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解决农残及重金属超标
6月20日,以“探讨生态种植 确保源头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生态茶园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困扰我国茶叶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的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详细】
[三江县]15万亩茶园成侗乡“绿色银行”
“现在茶青每公斤40多元钱,多亏了党政的产业扶贫项目。”3月11日,正在采摘春茶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布央村茶农吴志洪兴奋地说,家里5亩茶叶去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多年前,吴志洪积极响应县委 【详细】
[三江县]15.3万亩茶园成了侗乡茶农的“绿色银行”
“现在茶青每公斤能卖40多元,产业扶贫项目为我们带来了实惠。”3月11日,正在采摘春茶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茶农吴志洪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家里的5亩茶叶去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详细】